2、成都简史
www.seelvyou.com     2013-03-27 17:43:14    来源:看看旅游网    点击: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历史上先后建都成都的国家共有8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蜀国、东汉时期的成家国、三国时期的蜀汉王朝、西晋时期的成汉国、东晋时的西蜀王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国和后蜀国以及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

  古蜀国:3000年前-公元前316年

  远在三千年前就在成都平原聚居,这些部落号称蜀国。古蜀国自出现至公元前316年被秦灭时止,共经历了蚕从、柏灌、鱼凫、望帝、开明等五世帝王的统治。《蜀王本记》叙述:“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从、柏灌、鱼凫、开明……”蚕丛至望帝杜宇均为氏羌蜀国人,而最后一世蜀王开明帝却是来自另一个邦国氏族——巴人。

传说中蜀国祖先蚕从的形象
传说中蜀国祖先蚕从的形象

  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是蚕丛王创造辉煌古蜀国历史的第一个“指挥所”。瞿上城在双流县南十八里的牧马山上,此山坟起于成都平原之南,枕足岷江,迤逦三十余华里,宽二十余华里,山高约近百米,左右为平原。现在瞿上乡境内还有蚕丛王立国治蜀的遗址。

  在成都历史上曾两次发生巴人灭蜀的重大事件:一起是春秋时期的杜宇禅位与开明治蜀,一起是西晋时期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

  《蜀王本记》叙述:“……荆人鳖灵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灵为相治水……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受之而去,如尧之禅让,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郫指郫县,郫县古称郫邑,为古蜀国都城。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设蜀郡,郫邑始称郫县。

  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中说:“此段记载明确表明,开明族是从巴国迁徙来的一个民族,熟悉水性,善于治水开明族最初到达川西时,定居乐雅一带,以后进入成都平原,在消除水害开凿玉垒和开发成都平原生产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开明族势力的壮大,不断与蜀王杜宇族发生矛盾,经过长达数年的剧烈斗争,终于在公元前676年灭亡杜宇帝,统治了蜀国。”

  杜宇灭亡后曾多次挣扎反抗,欲夺回王位,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有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杜宇族失败,迁徙到了西昌和楚雄一带。

  开明帝传位12代, 开明帝治蜀期间,是蜀国国力最强大的时期。西周、春秋时期,成都仍然为古蜀国领地。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将蜀国都城由郫县迁至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并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于此,至此,成都也才由茅野之地变为都城。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开明帝及其传人统治蜀国达360多年。后人为纪念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在距成都市20公里的郫县城南修建了望丛祠。

  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入川,并了巴蜀,改蜀国为蜀郡。秦当时治水专家蜀郡守李冰带领群众筑都江堰,凿山导河,开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公元前311年十月,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城”。秦汉时期,置有锦官和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车官城”之名,简称“锦城”。

  但成都真正成为封建帝王之都,则是在王莽末年,即成家国建都成都。三国时,蜀汉又在此建都,十六国的成汉、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五代后蜀孟知祥为加强防御,绕城筑低矮的土墙,称“羊马城”,至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或“蓉”。

  战国秦汉

  从开明二世卢帝开始,蜀王室致力于开疆拓土,征伐激烈,一度攻至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进入战国以后,又与秦国反复争夺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地区,终于得手,成为威震西南的霸主。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九世开明帝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而立宗庙,又把都城从广都樊乡迁到今天的成都。

  春秋战国之交,活动于夷水流域的廪君巴人开始进川东地区建立规模较大的巴国,曾先后或同时以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市)、平都(今丰都县)、阆中以及枳(今涪陵市)为国都和陪都。其君主实行世袭制度,太子称巴王子,省称巴子。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获取巴蜀地区富足的物质、人力资源,继而东向伐楚与统一天下,遂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从石牛道伐蜀,冬十月结束战争,又乘胜攻占巴国的国都江州。

  秦统一巴蜀后,先后设巴、蜀,汉中3郡利县。郡设郡守,掌郡治;设郡尉,辅佐郡守并典武职甲卒。县万户以上设令,不足万户设长,下设丞、尉,辅佐令、长。少数民族较多的县则改称‘道’,巴蜀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政令,由此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三十年至秦庄襄王三年(前227年~前247年)之间,李冰担任秦国蜀郡第二任(一说为第三任)太守,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采取一系列开发蜀地经济的重大措施,如修建都江堰,开凿广都盐井,疏通成都二江(即检、郸二江,今南河、府河),使川西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尔后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秦还将关中地区及关东六国大批怀有异心的旧贵族等陆续迁人蜀地,以加强控制。其结果给地广人稀的蜀地手工业、商业带来了繁荣。如赵国卓氏、山东程郑在临邛等地冶铁铸铜,煮盐经商,大力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手段。大量移民还使蜀民“民始能秦言”的同时,从张若起的历任巴蜀地郡守、县令,辽仿照咸阳建制兴建成都城。郸城、临邛城、江州城、阆中城,设置城防、粮仓以及盐官、铁官、市官等,又修通道路(如:‘五尺道’)上述措施,促进了巴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入汉以后,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土”。直至今天,人们还用“天府”或“天府之国”来指代四川。

天府之土
天府之土

  两汉三国

  汉初,封建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继续向蜀地移民。蜀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文化事业相对落后。汉景帝(前156年~前141年在位)末,文翁出任蜀郡太守,首创官学,将兴办教育列为治蜀首要目标。从此蜀郡学风大盛,可与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媲美。文翁兴学的验传到巴郡和汉中郡,“巴,汉亦立文学”。汉武帝时,更‘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汉武帝时期(前140年~前87年),在巴蜀地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开发西南夷,最终将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归人汉朝版图并设益州以统辖,治成都县(在今成都市)。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不仅促进了西南各族人民、各地区问的相互交流与共同进步,而且还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今四川),自立蜀王,国号“成家”,建都成都。这是自秦并巴蜀后今四川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东汉时四川复归汉有。东汉末又为刘焉、刘漳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尔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改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四川、云南的大部分,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流域的一部分。魏、蜀、吴三国鼎立,但蜀国地域最小、国力最弱。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严肃法纪:广揽人才“下限其方”;劝督农桑,推行屯田;平定南中,稳定后方;联吴抗曹,积极北伐,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诚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准《诸葛公论》所说:“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凛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两晋隋唐

  诸葛亮死后30年,即后主炎兴元年(263年)冬,蜀国被曹魏所灭。不久,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西晋后期,四川爆发震撼全国的流民起义。永兴三年(306年),起义领袖之一、巴氏族首领李雄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成”,改元晏平。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这是秦以后西南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也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之一,历5代、43年其全盛时疆土东守三峡,南至南中,西尽岷邛,北据汉中,相当于今四川盆地及陕、滇、黔等省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征蜀,四川地区重归晋朝版图。自此至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遣第四子杨秀镇蜀,在长达23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四川地区先后历经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当时政治动荡,战乱频仍,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隋唐时期,四川地区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征伐,社会局面相对比较安定,从而使封建经济进入一个极盛时期。当时四川(主要指剑南道,后分为东。西两川)经济和江南经济同为唐王朝财赋的两大支柱。从安史之乱唐玄宗奔蜀起,唐朝君主在关中不能立足时,多南避人蜀,利用四川财力、物力再作恢复,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春,朱温取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后,王建、孟知祥便先后凭仗四川财力、人力,建立起前、后蜀政权,分另历时18年、31年,前期都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桑,肇兴文教,没有战乱,遂使四川经济继续发展,战略地位更显重要,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即制定出“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将南方各国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后蜀列为进取的首选目标,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军从剑门及三峡两路人川,于翌年正月灭后蜀,然后将府库财货以舟运车载,径送京师,一直搬运数年才将“盂氏所储之诸物悉归于内府矣”。

  张献忠入蜀:大西国

  大西国的缔造者是张献忠。张献忠(1606年—1646年),字秉吾,延安卫柳树涧堡(今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人,与李自成同为府谷人王嘉胤的部下,张献忠曾与王嘉胤为奔走之友。崇祯三年(1630年),王嘉胤抢劫富家的粮食被有司缉捕,遂揭竿而反,张献忠纠集米脂十八寨依从王嘉胤,他自称为八大王。王嘉胤死后,张献忠率领部下两千人投降了明朝的洪承畴,而李自成则投奔了高迎祥。高迎祥、李自成转攻山西、河南等地,并派人暗中与张献忠联络,加上洪承畴对张献忠管束得过于严刻,于是张献忠复叛洪承畴与高迎祥的军队呼应。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张献忠本人也受伤。1638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受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1639年,重举反明的大旗,转战四川境。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1643年据武昌,改武昌城为天授府,在那里开科取士。

“西王赏功”大钱
“西王赏功”大钱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接着清军入关。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巡抚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张献忠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县,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国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张献忠到了蜀地后大开杀戒,当时川中百姓被屠杀一空,经过这一次劫难,可以说如今没有几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

  顺治三年(1646年),清朝派兵入川,攻大西军,张献忠率众出川北进,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中箭,被清兵捕获斩首。当清军到成都府时,整个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天府之国四川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从至少三百万锐减到只有八万人,导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创立的大西国仅存三年,死后他的四个义子(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改弦易辙,举起联明抗清的旗帜,转战云、贵、川。在剧烈的动荡分化中,李定国坚持到最后,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病死于勐腊。

  民国时期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民众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年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独立,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与重庆之蜀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民国十一年(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这一时期,四川大学、华西联合大学等一些现代教育机构在成都设立。

  民国十七年(1928年),正式改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遂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并继续为四川省省会。由于川军派系混乱,成都在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间陷入了长时间的军阀争夺时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纷纷内迁至四川,成都也因此成为中国的大后方。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飞机从成都及其附近多个机场出发,出击了900多架次,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导航

关键词:成都旅游需要了解的知识 成都旅游 

上一篇:成都:天府之国

下一篇:到成都必须要去的地方与不得不做的事情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