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迎宾馆
青岛短短的百年历史,其间三次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经历了屈辱的一页。如今,青岛以崭新的面貌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而帝国主义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则成为了凝固的历史,被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据不完全统计,青岛至今仍存有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28国风格的建筑千余处,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代表性的建筑有原德国总督官邸、提督楼、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关别墅区等。每一座建筑,都写着一段历史,演绎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
名人故居
青岛小鱼山一带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文化区,这个区域里的建筑多是小巧的两层建筑,近来,这里的一些路口上挂出了介绍20处文化名人故居现址的牌子,并标有清晰的导示图。这些文化名人包括老舍、沈从文、闻一多、康有为、梁实秋和童第周、赫崇本、毛汉礼等科学家。
德国古堡式建筑
市区沿海一带,是青岛建筑精华的集中段。一片片造型特别、色彩鲜亮的德式建筑群,大都分布在火车站与第一海水浴场之间。距海不远的迎宾馆,旧称“提督楼”或“石头楼”就是德国人所建。这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外观气势轩昂,内部装潢陈设富丽堂皇,如今是中外宾客理想的下榻处所。离迎宾馆不远有一处呈凹字形的宏伟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中轴线异常突出。这座德式建筑于1906年建成,砖石和钢木混合结构,一色的红筒瓦覆顶,非常漂亮。
八大关别墅区
青岛八大关、太平角、汇泉湾和南海岸一带,有一片片小巧多姿的别墅楼。这里的别墅随山势而建,青山、红瓦、绿树、黄墙、碧海、蓝天的写意,成了青岛的一张美丽名片。这里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这些工艺品般的建筑,一般都是二层小楼,建筑面积几百平方米。它们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集中展现了各国建筑艺术的特点。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原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钟声悠扬和谐。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起十字架。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青岛迎宾馆
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它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青岛迎宾馆原是胶澳德国总督的官邸,故名之总督官邸,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欧式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信号山公园的旋转观景台,一眼认出那别具一格的迎宾馆建筑,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城市中的古堡,它典雅、华丽、气势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