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处山东半岛,胶州湾畔,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总面积一万零六百五十四平方公里,人口八百多万,是世界知名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因结缘奥帆赛,青岛又有了一个浪漫的新称呼: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奥帆中心
青岛建置之始就有帆船
作为中国的帆船之都,青岛是当之无愧的。青岛与帆船运动渊源深厚,青岛最早的帆船运动可以追溯到1904年。青岛档案馆公布的档案显示,1904年青岛皇家帆船俱乐部就举办过帆船比赛,这或许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记录帆船运动的历史资料吧。实际上青岛皇家帆船俱乐部举办活动早于这个时间,因为1901年在纽约出版的帆船杂志《舵》,就被当时的青岛皇家俱乐部订阅,假设青岛皇家帆船俱乐部是1901年成立,离1891年青岛建置,也仅有10年时间,这说明青岛城市发展史,始终由帆船运动相随相伴。
国家选址青岛试点航海运动
1953年初春,根据贺龙元帅关于开展国防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指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海军科科长张鸣带领三名年轻的海军军官来青,选定汇泉湾作为我国航海运动的基地。当年5月,青岛航海俱乐部(今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的前身)在位于汇泉湾畔的南海路3号正式成立,并将每年5月4日确定为校庆纪念日——自此之后,新中国的航海运动正式启幕,青岛成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开展航海运动的重点试办城市和重要基地。
水上运动成大中学生时尚
青岛航海俱乐部成立之后举办了首期舢板辅导员培训班,吸引了青岛商业学校等七单位的64名学员参加。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参加水上运动训练的机关干部、优秀学生就达528人。随后,俱乐部又相继成立了各级基层委员会,到1957年4月底,已拥有基层会700余人,成为开展群众性水上运动的骨干。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制作舰船模型的勤工俭学活动,仅1958年就有34所中学25所小学的2500人参加了活动。
航模活动的开展,使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陆续成为海军战士、造船厂工人骨干、航海和航运及造船院校的学生。此外,有23所学校的学生和一些机关的干部开展了舢板荡桨和驶帆活动,参加活动的人数达1500多人,一时间到海边去练荡桨、驶帆,参加水上运动成为当时大中学生的一种时尚。
中国“水手”甫一亮相便“当惊世界殊”
航海俱乐部的普及不仅推动了航海运动的深入,也让中国的航海运动选手走向世界。
1956年7月,在波兰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航海运动竞赛上,新中国选手获得摩托艇长距离团体第一名,赢得了国际航海界的赞誉;1957年8月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航海运动竞赛上,中国摩托艇女运动员吴其伟夺得OB级5公里比赛冠军,囊括金、银、铜奖牌,被国际媒体赞誉为“旋风姑娘”。在本届运动会上,中国代表队获总分第三名,单项中获撇揽、攀登金牌,在摩托艇竞赛中,获金、银、铜牌共七枚。
第一条国产帆板青岛诞生
到了上世纪60年代,航海运动已在青岛开展得如火如荼,市南区、沧口区等地还建有水上活动点,开展群众性的航海活动。1963年9月,全国航海多项锦标赛在青岛举行。之后,因为十年动乱,汇泉湾无奈地收起了风帆。
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的青岛航海运动主要是配合国防体育的开展,主要形式有航海多项(包括舢荡桨、舢舨三角绕标驶帆、荡桨驶帆综合、200米综合游泳、绳索渡河、攀登系艇杆、撇缆、手旗通讯、射击、拔河7×100米接力游泳);航海模型(自航船舰、自航帆船、无线电遥控、圆周竞速、蒸汽动力模型);军事航海(海图作业、测定船位、视觉通讯、操舵、操炮、打水砣)和摩托艇项目等。
1970年4月,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1957年更名)被迫撤销。1976年4月,航海运动得以恢复,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和青岛市航海俱乐部成立。
1978年,国家体委决定恢复我国的帆船运动,在青岛举办帆船培训班。
1979年,国家体委青岛航海学校教练王立试制出第一条国产帆板。
张小冬获奥运会女子帆板银牌
1980年,国家体委在青岛举办第一期全国帆板训练班,同年8月,全国帆船锦标赛在青岛举行,山东帆船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年9月,经过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的不懈努力,帆板项目成为我国正式竞技体育项目。至90年代,群众性航海运动更是在全国各沿海城市开展起来,一大批熟悉航海运动的优秀人才考入交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等高校,成为国防建设和体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此期间,国家体委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分管的帆船、帆板、摩托艇三项运动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崭露头角:1986年,林家成、陈洪太夺取第十届亚运会帆船470级金牌;1987年,高勇在摩托艇OA级世界锦标赛上获得银牌;1992年奥运会上,张小冬获得女子帆板银牌,首次改写了奥运会帆船竞赛亚洲无牌的历史。至1993年底,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在各类国际性赛事中共获得金牌(奖杯)50余枚。我国的帆船帆板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