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安自古就有九城十二街之说,九城和十二街各有出处,九城应指皇宫,皇宫为九层或九重,十二街就是说古代长安的街道布局了。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诗,其中写到了长安的街坊布局,有两句是“千百家似围棋书,十二街如种菜畦”,想必这就是十二街这一说法的由来。
长安城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内街道均为东西或南北向,排列正气、方向端正,宽畅阔达,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如今西安城虽然不是唐代的长安城,但作为千年帝都,城建的规格还是一直延续了下来,经过历代的翻修,如今的西安街道已不止所谓的“十二个”了。就如同西安的十八个城门,历经千年沧桑,依旧留存下来,每一个城门的来历都有一段故事和历史,西安众多的街道所隐藏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就如同一本好书,静静的躺在那,等着我们去翻阅……
西大街
西安西大街,位于钟楼以西,东起钟楼,西至西门(安定门),长1950米,是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的四条大街之一。以方位而得名。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皇城中心大街第四横街西段,唐朝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和六部设于东段北侧今鼓楼两侧并有秘书省、太常寺、左军领卫、右军领卫、唐朝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和接待外宾的鸿胪客馆也在附近。
西安西大街
自古以来,西大街商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成为贯穿古城东西轴线的商业黄金大道。现在西安西大街已形成九大景观广场,整体景观表现为传统建筑风格,将钟鼓楼与西门串连起来,营造出一条再现盛唐风采,展现西安历史文化,集商贸、旅游、观光、餐饮、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仿古商业街,具有“祥和、大气、欢快、简洁”为特色格调,充分展现盛唐风韵。
西大街北侧是回民坊,西安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钟楼西北侧就是鼓楼,中段是都城隍庙,西大街西口就是西安明城墙西门,也叫安定门,安定二字意为“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在2007年,西安市西大街改造全面竣工,进入2007中国著名特色商业街的名单,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全仿唐建筑的一条街。
西大街建设突出仿唐建筑的风格,沿街建筑的形式、色彩、材料以及景观灯的选择和建设都与西大街的仿古特色协调一致,形成富有西安特色的历史街区。仿古一条街在鼓楼西侧新建了鼓楼西广场、文化广场,在西城门新建了安定门北广场,恢复了市民盼望已久的西大街城隍庙牌楼,重建城隍庙牌楼是西大街仿古一条街的点睛之笔。所以来西安旅游,这是不可不去的一处人文景观!
回民街
从西安市中心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约2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西安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楼到北院门一线的南北向街,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到了西安的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回民街,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
东大街
东大街为钟楼至长乐门的一段街道,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
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
清将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薄弱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九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