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古都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扎根。
大雁塔
名称演变: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唐时,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朝,朝廷改奉元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由此定名至今。
建都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目前仍然众说纷纭。现在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依照时间次序为(括号内为历时年数): 西周(281年)、秦(177年)、西汉(214年)、王莽建立的新朝(15年)、东汉(6年)、西晋(4年)、前赵(11年)、前秦(35年)、后秦(32年)、西魏(24年)、北周(23年)、隋(37年)、唐(272年)。
史前:从蓝田原人到半坡人
百万年前,蓝田猿人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半坡的母系氏族聚落是原始社会的缩影。半坡遗址也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周:确定了中国礼乐制度的王朝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做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如果说商代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虽敬但却“远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在西周,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征、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柷等。
秦:一个倡导标准化的封建王朝
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将都城自雍城(今宝鸡市凤翔)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在此开始。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将都城由此迁咸阳。
【秦建阿房宫】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营建阿房宫。由于工程过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部分。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金人立于殿前。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又继续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直至秦亡,尚未竣工。项羽进关中后,将其付之一炬。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函谷关攻破秦军,进驻鸿门(今临潼区东北)。此前,刘邦已由武关(在今蓝田县)入关中,驻军霸上(在今西安城东灞桥区)。按当初约定,当以先入者刘邦为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强大势力,邀请刘邦赴鸿门宴,意图伺机除掉刘邦。刘邦在张良和樊哙的帮助下脱险,逃回霸上。这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
秦始皇兵马俑
汉: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定都洛阳。张良等谋士认为关中是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应该建都。刘邦采纳此建议,迁都于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翌年又将都城迁至长安。
【西汉建长安城】公元前202年,西汉开始营造长安城。高祖命丞相萧何主持营建工程,在秦宫基础上兴建了长乐宫(皇宫)和未央宫。汉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故称“斗城”。汉武帝时期,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当时长安面积36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都市。
【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通了从长安通往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唐:一个鼎盛的王朝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唐公李渊起兵反隋。其子李世民占领关中渭北,弟李神通、女平阳公主在今户县起兵,占领今周至等县。十一月克大兴城,翌年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
【唐建长安城】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
【日本遣唐使】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十一月,日本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锹为大使、药师惠日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城。此后,到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的264年中,日本共派出13次遣唐使团。
【文成公主入藏】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相国禄东赞来长安,以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求和亲。太宗以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入藏使汉族高度发展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得以输入吐蕃。
【玄奘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玄奘精通佛家经典,被誉为“三藏法师”。他决心赴印度取经,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毅然私自离开长安,从凉州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冒死出国。途中历尽艰险,最终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在此苦读5年,成为第一流学者。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他携带大量经书返抵长安。此后玄奘在大慈恩寺等皇家寺院译经传教,并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笔录,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及中国西北的重要文献。
【西安碑林的创始】唐开成年间,朝廷将12部儒家经典校订刻石,作为士子应试进士的标准版本,称《开成石经》。唐亡废弃。北宋哲宗元二年(1087年),漕运大使吕大忠把《开成石经》由故唐尚书省西南隅(今钟鼓楼广场)移置长安府学北面,以利保存。即今西安碑林所在。
明朝末年:一场功败垂成的农民起义
明朝建立于公元1368年,到1644年被清朝所灭,前后共经历十六个皇帝,二百七十六年。全盛时期是明成祖永乐时。郑和下西洋发展了外交关系,中原与周围民族的关系也很融洽,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政令也达到了外兴安岭内外、天山南北和西藏地区。
由于宦官专权,明朝从1436年明英宗即位开始走向了衰落。特务横行,吏治败坏,农民负担剧增,激发了大量农民起义,对外防卫也危机四伏。土木堡之战,明英宗被俘,后虽放回,但暴露出明朝的空前危机。嘉靖帝时期,任用张居正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一度使形势好转,但此后魏忠贤的专政又加速了明朝灭亡。同时,东北的女真族开始雄起,最终乘明末农民起义之机灭掉了明朝,崇祯帝也吊死在北京煤山。
米脂李自成行宫
1627年(天启七年),陕北澄县饥民在白水县人王二率领下,冲进县城,杀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从崇祯元年至三年(1628-1630),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西境内共有义军百余支。千部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此时义军作战,自发性、盲目性强。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洪承畴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义军。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四年至六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白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九年七月,闯王高迎祥在今陕西周至被俘杀,李自成被推为闯王。崇祯十七年(1644)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将西安改为西京。顺治元年(1644)冬,清军兵分两路进攻西安,次年二月潼关失守,李自成从西安经襄阳进入武昌,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到顺治十五年(1658),明末农民军完全失败。
西安事变:一次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事件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但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首的部分军队,与红军实现了停战。12月上旬,蒋介石到西安督战,迫张、杨进攻红军。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随即,张、杨发表了对时局的通电,提出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来西安调停,争取蒋抗日。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答应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