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脸谱与服饰
发源与发展
粤剧,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间。旧时,佛山的粤剧戏班有一个惯例: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个戏班都会返回佛山,解散旧班底,重组新班。而新班的首场戏定要在祖庙万福台上演,审阅通过之后,新班才可以乘着红船下到广东四乡演出。
由于广府认得先祖来自不同地域,所以粤剧的发展也受到戈阳腔、昆腔、汉剧、微剧、秦腔等多个剧种的滋润与影响,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最初,粤剧演唱用的是桂林话,后来逐渐演变成粤语,流行于两广和港澳地区。随着广府人徙居海外开枝散叶,粤剧也变成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可谓有华人的地方必有粤剧。
粤剧行当
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粤剧服饰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京剧服装可分为:蟒、靠、褶、帔、衣。然而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衣。
粤剧唱腔
清朝初期外江班把弋阳腔及昆山腔传入广东。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本地班逐渐出现,但唱腔仍以梆子为主。后来随著昆曲衰落及受徽班影响,转为以西皮二黄为基础唱调。辛亥革命时期,志士班的改良从演唱语言入手,在将官话变为广州方言,又称为新腔。抗战时期,不断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钻研粤剧并发展自己的唱腔。例如:薛觉先的“薛腔”。马师曾的“马腔”。红线女的“女腔”。新马师曾的“新马腔”。
身段
基本身段包括:站相、台步、七星步、指掌、云掌、亮相、跑圆台、开门、拉山、上马及背供。小生的台步是丁字步,要表现气宇轩昂。花旦的台步是撇步,要表现轻盈。为了作犹豫不决、考虑如何应对等心理状态或搜索物件、觅路等情节时,演员便会运用“水波浪”程序来表达。
不同行当有自己独特的基本功。穿上“大靠”的武生必要懂得“跳大架”。跳大架是由一连串的身段动作组成,包括演员上场、拉山、挂单脚、亮相、七星步、水波浪步、撮步、小跳、踢腿、踢甲、车身、洗面、顺风旗、走圆台等一连串的动作。
表演程序
“自报家门”: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引子”、“定场诗”、“坐场白”组成。
“引子”:是剧中主角第一次上场时,半念半唱一些韵文结构的词句,这叫念“引子”。它简单地自叙心情、处境、身份、经历、性格,抒发志趣、抱负、情绪。
“定场诗”:当角色念完“引子”以后要念的四句诗,为定场诗。内容大半是介绍剧中的特定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坐场白”:主要角色念完"引子"、"定场白"以后所念的一段独白。内容是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身世、经历、心理等。
“跑龙套”:"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跑龙套”就是扮演这些角色的意思。
说白
说白可以分为独白及对白,又可以分为押韵及不押韵。押韵的包括诗白、口古、白榄及韵白。不押韵的有口白、锣鼓白及浪里白。
粤剧传统剧目
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谓“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后,又有《黄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绪中叶,出现了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等,称为“大排场十八本”。“省港大班”阶段的剧目有根据西文电影、小说改编的《贼王子》等。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剧《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龙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以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已经摄制成影片的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粤剧《宝莲灯》
广州看剧听曲地推荐:
江南大戏院
地址:昌岗中路130号
剧场:共700平方米,舞台宽13米深15米,观众席910位,1992年建成。可供儿童剧、音乐剧、话剧演出使用,在同类戏院中舞台与戏场属最大,是粤剧演出的黄金基地。
常驻剧团:红豆粤剧团、广州市粤剧团、广东相声曲艺团、珠海粤剧团、佛山粤剧团等
优惠措施:加入“粤剧戏迷会”可获戏迷卡,享受一定优惠;老年观众免费送票上门,免费专车接送。
上座率:30-50%
点评:作为一个两栖戏院,江南大戏院的经营模式相当灵活,剧场除了供定期的戏班表演,还出租给民间的粤剧“私伙局”搞活动,价位偏低,按负责人的话说,主要图的不是获利,而是粤剧艺术在民间的推广。江南大戏院是广州市首家推出老年戏迷的接送和免费送票服务的戏院,相应的服务也相当贴心。
平安大戏院
地址:第十甫路125号
剧场:舞台宽13米,高7米,深9米,观众席600位,1991年建成。另有两个小型粤剧会馆,分别有38平方米和40平方米。
常驻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市粤剧团、佛山粤剧团等
优惠措施:无
上座率:30-60%
点评:地处西关的平安大戏院是许多老戏迷听戏重地,它的优势是环境较舒适,据说重新装修后现在正申报五星级剧院。两个粤剧会馆包场价格适中,适合一些小型的戏迷聚会。
南方剧院
地址:教育路88号
剧场:1997年装修后全场配备高级音响,剧场外有一可供休息的花园。
常驻剧团:广东省粤剧一团、广州市粤剧团、红豆粤剧团等
优惠措施:办戏迷卡加入“戏迷会”买票9折优惠,节日有戏迷聚会;专车载送老年戏迷。
上座率:75-80%
点评:南方剧院经常有粤港两地的名伶演出,因此票价常常较高,但卖座率也很高。剧场外的药洲遗址花园更是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看戏之余还可以游览一下这个古色古香的后花园,惬意非常。
大同酒家
地址:长堤大马路
剧场:酒家6楼,面积700平方米,下午茶时间(2∶30-5∶00)开锣献唱。
常驻剧团:广东省曲艺团等
上座率:75-85%
点评:大同酒家位于广州繁华地段的长堤大马路,解放前便以装修富丽豪华、烹饪技艺高超而名扬岭南地区。曲艺表演是大同首创的,使粤剧曲艺得到发扬光大。每天下午都有传统经典的曲目,歌声委婉动听,加上民乐的伴奏,独特的腔调,又可品尝这里的一盅两件,使不少中老年人乐而忘返。
莲香楼
地址:第十甫路7号
剧场:酒楼3楼,可供约300人听曲,下午茶时间(2∶30-4∶30)开始。
常驻剧团:珠江曲艺团等
优惠措施:送点心一碟。
上座率:75-90%
点评:茶客大多上了一定年纪,以老戏迷居多。由于处于西关老区,还接待不少港、澳、台及外国游客。表演的曲目大家都耳熟能详,听得兴起,戏迷们还依照传统习惯,争相上前给演员们封“利市”。有茶客说感觉非常过瘾,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以前看大戏时的热闹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