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冬,我们在莫高窟专访王旭东,上来就有一个尖锐的问题,文创这么热,故宫这么红,您怎么看的?边走边聊的王院长没有直接回答也没有正面点评,他说文创反正不是去卖东西,他举了敦煌的例子,保护是第一位的,但研究要抓在手里,我们要做的是传承出去,弘扬出去。
就在昨天,这位30年老敦煌已经从西北抵京了,从苍凉的莫高窟走到喧嚣的紫禁城,故宫“上新”了,王旭东又会给大家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宫?
掌门人也好,看门人也好,坚守与热爱是中国文物保护者身上最闪耀的光辉。执掌故宫七年的单霁翔,今天下午在回应媒体釆访时说,“光荣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还会在故宫博物院走走,看看门。”
媒体报道,2012年,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花了5个月时间,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同样,30年前刚到莫高窟的王旭东对敦煌并不了解,但是在与风沙和修复相处的岁月里,他也深深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敦煌人都把一生献给了敦煌。
单霁翔收获了一片赞誉与致敬,很多评价认为“上元之夜”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争议也并未停歇。保护从来面临着开放,开放也从来伴随着营销。世间安得双全法,你昨天刚刚给女朋友买了故宫口红,今天可能又在新闻下面吐槽故宫火锅。不过在掌管故宫博物院的这7年间,没有人否认他给故宫带来的巨大变化。
传承与弘扬是文博人一生的命题。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让身边的每一位普通游客都能领略。单霁翔曾经担忧“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目不转睛地往前走,文化收获甚微,根本感受不到故宫最‘硬核’的魅力”。
正是文博人对中国文化的赤子之心,才让他们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创新焦虑。王旭东也说过,“请你们媒体转告游客,千万不要人挤人的时候来,你们一定要错峰,安安静静的看这些窟,否则到此一游,太没意思了。”他的意思是,莫高窟远远不止视觉的冲击还有艺术的美,那里面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力量。
四年前,王旭东接手敦煌接受澎湃采访时说,我没有三把火,敦煌研究院有自己的文脉。如今四年过去,接手故宫的他不知道还有没有三把火,在“前任已成神话”的一片盛誉之下,王旭东又是什么样的思路,我们并不知道。或许就在昨天赶赴北京的途中,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时间不等人,摆在面前的任务太多了,未来,历经两大超级文物研究院的丰富履历,他将接受更为严苛的审视与挑战。
我依稀记得,在去年的那次对话中,王旭东最后告诉我们,关于保护,关于弘扬,“一定要用心来做这个时代应该做的事”。所以,是不是继续网红这个路子,我们都祝福他,祝福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