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岁的故宫,94年来首次开夜场引发全民追捧,万人同抢一张票,将持续几年来的“故宫热”推向了高潮。然而灯光秀的视频、照片出来之后,故宫迎来的却并非全都是赞美之声,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很多人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表示,射灯乱舞,滚灯炫目,庄严大气的紫禁城被诡异的蓝光、绿光所淹没,与古朴婉约的建筑风格毫不搭调。有好事者把故宫灯光秀的视频配上了节奏狂放的disico音乐,夜店的感觉呼之欲出。也有热心网友搬出了冬宫、巴黎圣母院、日本浅草寺等地的灯光秀来“洗眼睛”。
吐槽者之所以对故宫灯光秀“深感痛心”,总结下来主要有这几点原因。首先,故宫自身就有着某种“标杆效应”,就像人们对于故宫文创所怀抱的期待一样。结果故宫的灯光秀和全国各地的大型实景灯光秀并无二致,也是简单粗暴开大灯,搞光线轰炸。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快速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令人目眩神迷,出自故宫之手却明显有偷懒的嫌疑。在文物博主老邪新楦儿看来:故宫太缺乏对自己优势的认知了,意识还停留在楼体照明层次。
其次,之所以万人同抢一张票,乃是因为故宫首开夜场寄托了人们浩渺广大的古典想象,尤其是再被各种宫廷剧熏染之后,人们对于“故宫灯会”的想象是像古人那样提着灯笼在昏暗的宫内夜游,仿佛穿越回几百年前。
然而,故宫现代化的灯光轰炸打破了人们的幻想。正如历史博主于赓哲所说:很多文化人愤怒于他们到故宫去寻找情怀,却看了场灯光秧歌。
最后,灯光秀暴露出来的故宫审美也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吐槽者称之为“乾隆亲自操刀的农家乐审美”,大红大黄大蓝大紫一通乱来,毫无细腻婉约的古典之美,简直和近些年来的春晚出自同一导演之手。
当然,也有很多人站在了故宫这边,认为故宫的首次尝试虽然经验不足但值得鼓励,不能一棍子打死。而且这次故宫是“临时受命”,准备时间有限,没法像迪士尼的光影秀那样根据故宫特色来准备题材。能够把《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投映在金碧琉璃瓦上已经令人惊喜。
出于古建保护和数千名游客的安全考虑,故宫不可能还原古时候的幽暗婉约之美,更不可能让人秉烛夜游。而且,上元之夜本来就是万民同欢的喜庆时刻,灯光秀喧闹斑斓无可厚非。
此次故宫的灯光大秀并未像往常一样迎来齐声喝彩,已经是事实。我们不用去指责批评者吹毛求疵,却可以去想一下故宫是否被投射了过度的期待,故宫的“人设”是否正在有着不堪承受之重。
曾经故宫IP衍生的盲目扩张,失控管理引起过人们的关注,这次灯光秀引起的争议,是否足以再次为故宫主事者敲响警钟?
其实,故宫很可能会为自己“叫屈”,因为这样的大型实景灯光秀在国内早已屡见不鲜,大唐芙蓉园、南京报恩寺等景点都是这么搞,令各地游客乐在其中,甚至还成为了网红景点,为什么自己如法炮制舆论风向就转了呢?
原因可能很简单:故宫是独一无二的。故宫不是大唐芙蓉园那样的人造景观,而是大家对于古代中国想象的寄托之所在。
大家对于全国各地千篇一律的实景灯光秀见怪不怪,不代表认可这种简单粗暴的灯光污染,更多时候是吐槽无力的无何奈何,就像对各个城市公园夜晚惨绿的灯光污染无力吐槽一样。“灯光暴力”正在泯灭全国各地古建筑的本来特色。如今,“灯光暴力”开始入侵原本神秘幽深的故宫之夜,大家对于古典之美的最后一块遐想领地也“沦陷”了。
毕竟,作为有近6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应该有配得上它的夜晚,而不是沦落到和五六线县城一样的灯光秀。故宫之所以近年来再次成为网红,“故宫跑”、“故宫拍雪”、“故宫咖啡”等屡屡成为全民热点,令追捧者趋之若鹜,正是因为它成为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占尽“头部IP”之利。
然而,不仅是这次灯光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故宫的文创、展览、学术等方面的表现来看,它与人们众望所归的期待尚有不小的差距。
文创产品2017年卖出15个亿,在“亲民”的路线上一路狂奔,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耗、透支故宫这个文化符号,而不是丰富其内涵,现代其审美,使之滋养不竭,可持续发展。
据单霁翔透露,故宫此次的灯光秀是尝试性质的,未来会慢慢常态化,在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都将开启。
但愿通过这次尝试,故宫能够虚心吸取社会各界不同的意见,在灯光秀上不断推陈出新,跳出窠臼,为全国各地的景点做一个良好的示范。毕竟对于独一无二的故宫来说背负的期望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