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发展休闲旅游,过速发展“休闲旅游”,甚至打着“休闲旅游”的名义大举开发房地产,毋庸置疑弊大于利。
休闲旅游,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词汇。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似乎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有很多地方旅游部门在提到旅游转型升级时,休闲旅游就成为一种流行词汇,充斥在各种旅游发展方案中。然而,是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发展休闲旅游?是否具有发展条件?是否能够有好的发展前景?在盲目提出发展休闲旅游之前,这一系列问题有待厘清。
休闲游受热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因为它所带来的旅游消费,是持续、反复的,并非一锤子买卖。于地方政府而言,旅游项目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对于拥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地方,好比四大名山,观光游也能够带来不小的门票效应,而且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使得当地居民生活有所改善,甚至在每年的旅游旺季,人潮涌动的背后,就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由此而言,发展休闲游的动力不足。然而还有很多地方,缺乏这种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缺乏发展观光游的优势条件,但是又不乏城市所没有的山水田园风光,于是选择了发展旅游的路子,发展休闲旅游便成为一个突破口,招商引资建酒店,丰富配套设施,更能折腾的还填充文化。广东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位于清远的狮子湖,用的是二三流的景观搭配所谓一流的酒店和高尔夫配套,雇佣国际酒店集团来管理,注入所谓的异域文化,这是很多旅游地产项目的发展逻辑,冠以“休闲旅游”的名头,描绘出一个拥有前景和钱景的蓝图,吸引众多度假旅游客和投资客。但这究竟能不能成就休闲旅游?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得看看“休闲旅游”的定义。显然,它有别于观光游,但不能说非观光游就是休闲游。按照官方的说法,休闲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过程中心灵得以放松,而现在很多旅游目的地所倡导的慢旅游,慢生活,实际上也是休闲旅游的另一种说法。如此看来,难道说那些盘踞在郊区的旅游地产项目,就能够让人心灵放松吗?难道说有了间酒店,甚至在周边配套主题公园,娱乐配套设施,就能够吸引休闲度假客前来,拉动休闲旅游市场吗?
难道说这些硬件设施和服务简单的叠加,住一晚高档酒店,就能让人心灵放松?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急于发展休闲旅游,过速发展“休闲旅游”,甚至打着“休闲旅游”的名义大举开发房地产,毋庸置疑弊大于利。其一,粗糙简单的旅游设施难以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需要;其二,休闲旅游前期投入大,回报期长,过快过高的投入,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以及软实力的培养,过速发展会加大投资风险;其三,无论是旅游功能欠缺的旅游地产项目,还是缺乏旅游文化内涵的项目,皆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迟早会遭遇空巢,沦为碍眼的烂尾楼。
对闲适,放松的生活方式,是很多都市人的向往,这也因而催生了休闲旅游庞大的市场需求。休闲旅游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当我们看到它潜在商机和无限可能时,需要做的也许并非迫不及待投身于此,而是先冷静下来,看看是否有发展休闲游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看看如何令旅途中的人们放松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