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大火敲响警钟:古城新用须尊重传统智慧
www.seelvyou.com     2014-01-13 10:18:17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图为12日上午,被焚烧后的独克宗古城现场。

  核心阅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几乎将1300多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毁于一旦。作为茶马古道重镇和藏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火灾到底带来多大的文物损失?

  “古城的‘半壁江山’没了,但文物损失不太大,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近20年、从小在独克宗古城里长大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所长李钢告诉记者。12日中午,记者见到李钢时,他刚从灾后现场回来。

  古城核心区一半焚毁,中心镇公堂和迪庆州博物馆逃过一劫

  12日上午,记者来到古城,被到处断壁残垣的景象震撼,印象中核心区的模样几乎荡然无存。四处冒烟,散落在地上的玻璃几乎被烧化……

  如此惨重的灾难,文物受损几何?李钢分层次做了介绍。独克宗古城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心镇公堂,即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在扑火过程中经过全力死保,中心镇公堂毫发无损,“是不幸中的万幸”。许多游客熟悉的“阿布老屋”,是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火灾中为了防止火情蔓延,“阿布老屋”经请示云南省文物局后拆除,已成为一堆废墟。

  独克宗古城内还有两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即金龙街片区的8栋传统民居和铸记商铺。目前,8栋传统建筑民居中有2栋为救火被掀掉了房顶,铸记商铺已被大火彻底焚毁。另外,古城内的部分传统民居,虽然够不上文物,也被大火焚毁,作为民间记忆载体损失较大。

  “迪庆州博物馆在此次火灾中逃过一劫,里面的珍贵文物都没损失。”李钢说。

  在网络和外界的议论中,有两种声音:一是说烧毁的都是些“假文物”,不必太可惜;一是说文物损失惨重,如“明代建筑被烧毁”等。

  网络上所谓“明代建筑被烧毁”,所指的就是“阿布老屋”。“阿布老屋”就在古城入口处不远,之前是家火锅店。李钢详细介绍说,“阿布老屋”原址上更早的房子在清末的匪患中被毁,房主人从附近农村采购了梁柱等主要构件和一些雕刻件,重新建设了如今的“阿布老屋”。在这些建筑构建中,佛龛的背后刻了“崇祯七年陕西焦氏”字样,许多人误以为是明代建筑,其实“阿布老屋”算是清末建筑。

  记者在独克宗古城的断壁残垣中看到,有许多矗立不倒的墙体。李钢对此解释,“古城”里套建“新城”,是目前许多古城共同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生活的延续性上说,这无可厚非,但给文物价值评估带来困难。不过,李钢认为,古城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火灾造成古城核心区一半焚毁,清末以来形成的空间格局严重破坏,不能低估火灾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破坏和冲击。

  “古城新用”不尊重传统智慧,安全隐患存在已久

  采访中,许多群众都提出:传统藏式建筑虽然用木料多,但救火也有一套,包括“砍柱子、掀房顶”等老办法。因为藏式建筑房顶梁和椽子不相互钉死,为了“掀起来不费事”。不巧的是,去年9月份迪庆州地震不断,当地政府考虑到群众住房安全,发放补贴鼓励群众把屋顶用蚂蟥钉等加固,造成此次火灾中部分房顶拆卸困难,也加剧了火势蔓延。

  李钢介绍,传统古城有许多基于公共安全的“学问”,现如今都被忽视了。举例来说,独克宗古城早前并非都是鳞次栉比的房子。建筑之间有空间,包括防火通道、堆肥料的地方、专门堆柴火的地方等,甚至还有菜地等,这在防火、防盗上起到了很大的缓冲作用。再比如,以前独克宗古城临街的建筑都是一层,建筑之间形成的“层叠式结构”有利于救火。再者,传统村规民约对建筑“私搭乱建”的惩处是真正的“一刀切”——每年秋冬季节,“有司”会用一把特制的“大刀”,把建筑“超规突出”的部分砍掉,没有例外。

  而反观现在的许多古城,建筑街巷的古代“躯壳”和现代使用功能“拧巴”在一起,造成许多不便甚至是安全隐患。“其背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城市管理的缺失难辞其咎”,李钢说。他介绍,独克宗古城里以前的许多建筑空间都被“开发”了,一眼望去密不透风。“这种现象全国普遍存在,我们看到的古城还是以前的古城吗?”

  记者获悉,独克宗古城将重建。但如何重建,考验着地方政府、学界和民间的智慧与决心。李钢强调:“无论如何,独克宗大火应该让重建工作和其他古城的保护者警醒——古城新建新用,必须充分尊重和借鉴传统智慧!”

关键词:香格里拉 大火 古城 

上一篇:茅于轼呼吁火车票涨价:照顾低收入对资源分配有害

下一篇:香格里拉大火背后的双重缺陷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