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唐代诗人卢仝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句表达儿子顽劣和自己无奈的诗句,在当下已经和“到此一游”基本画上了等号。
今年2月份,故宫工作人员发现太和门附近一口大铜缸,被刻上一行字:“梁齐齐到此一游”。
就连远在埃及的3000多年前的神庙浮雕,也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
诸如此类的旅游劣迹,在今年国庆黄金周并未让黄鹤楼公园头疼不已。十一黄金周刚过,湖北黄鹤楼传来喜讯:假期17万游客涌名楼,无一例乱涂乱画。这对于全国的名胜古迹来说,是多少年来的求之不得“盛况”。“到此一游”等涂鸦,像牛皮癣一样让人生厌的东西,总算有缓解的出口了。
这是黄鹤楼电子涂鸦墙的首战告捷。
“到此一游”的昨天和今天
“涂鸦”由来已久,最初是指在古迹、古墓或废墟上找到的铭文或图画,后来包括很多可以被认为是污损公物的画作。
古埃及和古罗马人均有于他们的墙上或纪念碑前涂鸦。庞贝古城的涂鸦因为城市被火山灰淹没而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出土的涂鸦作品包括当时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包括日用拉丁文、骂人话、咒语、示爱宣言、政治言论等。其中一处甚至涂有“小心恶犬”的标语。
维京人在东征西讨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涂鸦,其中在罗马和爱尔兰至今仍存有维京人涂鸦作品的遗迹,另外,君士坦丁堡的苏菲亚大教堂也曾遭维京人的涂鸦破坏。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希望通过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所创造的诗、文、词、提名书法等“文化”,给山水增辉,与天地同寿。在中国人看来,人生一世,若不留下些雪泥鸿爪,就会与草木同腐,这种“留名”思想,古已有之。因此,古人在旅游时,就特别重视在风景名胜留下一点痕迹,希望通过金石文字和无情的时间抗衡。
这一“文化”发展到现今,寄托情怀已不再重要,因为并不是所有想要题字留名的人,都具备一定的才情和文化素养。这样一来,某些人的“到此一游”,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材质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长城有,故宫有,泰山有,甚至某棵树上都有。
无论哪个景区,出现这样的字迹和言语,显然和风景名胜的优美风光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让其他游客所不齿、厌恶。说起“XXX到此一游”的涂鸦,最先让人想到的是孙悟空当年在如来佛祖手指上,挥毫写下的那几个大字,随后,他也被如来压在了五指山下。而在旅游中,“涂鸦”首先是基于“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其次是一种从众行为。
现代景区各种涂鸦更多的是从众心理使然。古代能够旅游出行的多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他们到了一处风景,总喜欢题字留念。不过,现代社会由于交通、生活等条件极大改善,人们出行旅游更加方便,涂鸦由古时物以稀为贵的景观,演变成一种“公害”。古人题字留文,是因为他们的书法、文字确实不错,至今仍是一种令人享受的艺术,甚至为景色增添了色彩;而今人的涂鸦仅仅是放大私人愉悦,文字丑陋,言辞粗鄙,对公共空间造成破坏,恶劣效应不断彰显放大。
黄鹤楼电子涂鸦墙的胜利
在今年的黄鹤楼景区,黄金周期间出现的这种“幸免于难”盛况,主要缘于景区首次使用了“电子涂鸦墙”。“电子涂鸦墙”不仅仅是用来涂鸦的,实际上是一台多功能的旅游导览系统,上面有一块高约1米、宽约0.5米的可触摸电子显示屏。游客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查看“景区介绍”“参观导览”等资讯,还可以进入电子屏下半部“题字”区,在“电子墙”上任意涂鸦,并可保存、查看。
电子涂鸦墙可以通过手指作画,画完以后,只需用手掌在墙上轻轻擦拭,墙壁就可恢复最初的洁净。也可以根据需要,现场打印出来,以作留念;游客可以自己书写,也可付费请有书法专长的景区员工,专门题写。同时,建立存储数据库,让后来的人们可以轻松查到此前自己、家人和亲友的留念记录。
目前黄鹤楼公园内已安装了3台这样的设备,分别在主楼1楼、3楼和5楼大厅。电子涂鸦墙是在中秋节“上岗”的,在“上岗”第一天,每台设备就有数千人在此涂鸦,由于系统容量有限,公园方不得不将设备所存储的涂鸦作品数量上限设定为“60条”。据园方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7天时间,黄鹤楼共接待17万游客,主楼柱子、墙壁上却没新增一例刻画痕迹。
有专家认为,“电子涂鸦墙”的积极效果已在黄鹤楼公园得到初步证实,这样的创意值得推广。在一些容易“勾”起游客“涂鸦”欲望的景区,如碑林、风景名胜等可以推广,而在其他一些不容易发生涂鸦的景区,则没必要采用。
另一种宣泄“到此一游”的方式
无独有偶,位于河南平顶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于今年5月份开始在指定区域内为游客提供留言板、留名石及笔墨等工具,供游客写划“到此一游”。在“中国式到此一游”引发的网络爆炸式热议中,该景区的举动让游客颇感新鲜。
在中原大佛景区的礼佛台上,依次放置着宣传板、留言板各一,石头若干;另设桌椅笔墨,供游客取用。其中,宣传板上绘制了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卡通形象,并配“为何不能到此一游?”标语。已有不少游客在石头上用毛笔留下“XX到此一游”字样,并与之合影。
景区这样的设置,让到此的游客,几乎无不被宣传板的内容所吸引,留言板前总是聚集不少留名、留言的游客。一段时间之后,留言板上除了“到此一游”之外,还出现了“希望小三、小四和平相处”等调侃口吻的留言,更有甚者,绘制了自己微信号的二维码等。景区的工作人员见状议论道:“这就是放开了,看来游客真的有在景区留言的需求。”
千元罚款是否能扼杀“到此一游”
近日,长春市出台了《长春市公园条例》,从11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规定,在公园内乱涂鸦最高罚1000元。《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也规定,对文物乱涂乱画者,要处2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破坏达到一定程度,公安部门还可以对破坏者予以拘留;严重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破坏者进行赔偿。
法律上明文规定的,其效力本不应该受到质疑,严格执行之下,或许能够阻断书写“到此一游”的手。但是或许源于“法不责众”,净月公园碧松净月塔楼观景台上每一块壁砖上,都写着各种涂鸦,数都数不清。在游客写下涂鸦的时候,在他们心里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很多人也这样做了,也就随着错了下去。或者在他们心里,根本就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从另一方面讲,对于涂鸦之类的违法行为,并不是没有法律保护,而是缺少法律的普及。
法律的普及未必一定要在专门的讲座、宣传周来实现,它完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明确的法律条款可能枯燥,但是与优美的景点宣传片相结合起来,在领略美景介绍的同时,也接受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涂鸦很明显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或称之为陋习,陋习革除需要一个缓冲地带或者疏导出口—就像电子涂鸦墙,它满足了游客题写“到此一游”愿望,创意非常值得肯定—在景区设置电子涂鸦墙就具有缓冲疏导意义,这种富有人情味的举措将产生“南风效应”,当游客纷纷于电子涂鸦墙泼墨挥毫,全新“文明涂鸦”习惯或将逐渐形成,乱涂鸦陋习自然渐行渐远。
同时也网友表示质疑,“电子涂鸦”创意虽好,但谁能保证随着对新技术的兴趣减弱,游客乱画的现象不会再次出现?景区涂鸦根源在于游客文明素养,而不是涂鸦的地方。与其引导游客在电子墙上涂,不如教导他们知晓涂鸦本身就不文明。
设立“电子涂鸦墙”和宣传留言板的初衷是好的,既满足了游客留名的需要,又避免了乱刻乱画。就怕这种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方式会适得其反,让旅客们忘记了做一个文明的人。对陋习的妥协,就是纵容,如果哪一天连“电子涂鸦墙”都不需要了,才是人们真正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