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的旅游情况,似乎负面报道占据了一定位置,除了层出不穷的问题,“人多”应该成为堵住大部分游客旅途中前往快乐的主要“路障”。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调侃,要好好研究“十一黄金粥”是怎么“熬成”的。
如果翻阅去年“十一”期间的报道,旅游市场的人多拥挤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一年后,情况不但未见好转,反而因游客数量的继续大幅增长让矛盾更加激化。在引起新一轮讨论之后,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今年能为明年的“十一”假期留下多少经验?
面对日益庞大的游客群体,首先要明确的是,现今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正处在从“单一观光型”到“观光度假”再到“需求多元化”的多层次并存和逐步过渡的阶段。当游客开始希望更多的感受当地民俗文化,不再盲目扎堆景区之时,类似“北京颐和园长假前五天共接待54万游客,创历史新高”的场面应当会有所减少。
其实大家都明白,对于客流的增长,仅用“限流”无法解决根本。数据显示,北京现有1350多条胡同,仅东西城可立刻投入开发使用的城市居民四合院就有近300个。这些北京重要的旅游资源由于政策限制,目前只有少部分四合院可接待游客。
新《旅游法》的正式实施使游客在这个假期多了一份期待。但作为一部新法,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确实很难发挥太明显的功效。所以,“十一”过后马上去判断这部法律能为中国旅游市场带来什么有些为时尚早。好在,旅行社中一些一直存在的不良发展模式正在得到改善。面对市场双方矛盾已越来越尖锐的现在,只要能够有所改变,未来就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