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曝光了《香格里拉旅游“怪象”:不交钱就赶下车》,称由于拒付强制性消费,有游客在从丽江至迪庆途中被赶下车。随后,游客在云南迪庆州旅游局投诉时,旅游执法人员言语粗暴,以“滚蛋”字眼辱骂游客。10月8日迪庆州官方称,骂人者查明系迪庆旅游局质监所所长兼执法支队负责人,已被撤职。(10月8日中央电视台)
五个月前,笔者也曾到过香格里拉,宏伟肃穆的松赞林寺、壮丽秀美的雪山峡谷、一望无际的高原牧场都透过相机留了下来,但长久回荡在大脑中的却是藏族导游说过的一句话:“香格里拉以前很穷,小时候没有水也没有电,旅游开发以后富起来了,但富有富的不好,人心变坏了。”
此次迪庆香格里拉宰客的导游和相关执法人员,大抵就是这所谓“人心坏了”的典型。旅游业的开发,大量游客的涌入,打破了当地原有“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带来了现代气息的同时,也引起了当地人对于“金钱”前所未有的渴望。在香格里拉,每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年轻、能说汉话的藏民出去当导游;家里的老幼妇孺则爬上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寻找冬虫夏草、藏红花等昂贵的草药卖给游客。
于是,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慢慢演变为如今的“靠游客吃游客”。因为旅游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经济资源、致富途径,不少人就向游客挥舞着“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大刀,于是彼此之间矛盾丛生。
表面上看,香格里拉导游宰客是个别旅行社、导游、执法人员的言行不谨,深层次却是这种矛盾背后的利益分配。也因此,仅仅是吊销几个不法导游的导游证、免职几名出言不当的工作人员,根本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事实上,很多旅游景区所在地,都面临着同香格里拉类似的问题:游客来了,钱来了,但当地政府并未指导好本地人如何善用旅游资源,甚至于纵容非法宰客现象的发生。强迫购物、非法景点、高价菜单等的存在,致使旅游市场乱象丛生,屡教不改。
10月1日起施行的旅游法对旅行社的行为、旅游服务合同的细节、游客的权利义务以及旅游监督管理等问题,都从细节上进行了规范。这些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旅游市场混乱的问题。但倘若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外来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有消费才有生存”的矛盾,这些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更多的问题亟待于在法律细节之外去解决:例如引导旅游区本地居民如何合法合理地从旅游业开发中获益,建立起公共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斩断旅行社、黑导游和旅游监督管理之间的“黑手链”等等,一个利益合理分配、参与主体井然有序的旅游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