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黄金周”,在老家,我的乡邻们照常下地干活,照样进城打工,这里没有喧嚣,也不热闹。我问邻家的二叔:“手里有钱了,可以带着孩子出去转转啊?”他反问:“那一亩棒子不是白种了么?”我又问:“人家城里人都放假了,咱刚忙完秋,也该歇歇吧?”他笑笑:“到县里刮腻子,一天一百多块,咱舍得歇着?”我一时语塞。
一问一答,反映了三个问题:农民的收入、闲暇时间和旅游意识。农民收入这几年大有好转,但其节俭习性仍然让他们游离于旅游设想之外;闲暇时间,对我的乡邻来讲,不如用这些有限时间内的劳作换取收入,以备不时之需;至于旅游意识,他们当中,很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未曾离开家乡实现旅游“位移”,对他们来讲,名山大川似乎注定只能是电视中的画面,“旅游”这词太奢华。
专家说我们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我不否认旅游业的风生水起,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发展格局下,包括农民、低收入者等在内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被社会遗忘了。我们应该关心这一群体的旅游权利实现。这些年,我们一直从经济角度去关注旅游业、黄金周,把它们当成产业,却忽视了社会功能。
是时候让旅游回归理性和公益了。从这层意义上讲,高速免费、景区门票价格下调,正是对扶持平民旅游的积极回应。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利民举措出台,真正实现“人人可游,人人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