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保护游客权益的《旅游法》施行之后,再简单化地以吸引游客为能事,已经不合时宜了。让游客顺心如意,让旅游消费的“上帝”满意,才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成为“黄金粥”,不少景区游人“爆棚”:九寨沟大量游客滞留引发骚乱,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人山人海,满载游人的西湖小桥让人望之产生“断桥”之忧……可以说,这七天长假给不少人的感觉并不爽。
旅游本应是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之雅事,如今却收获如此苦果,真让人后悔花了钱却买罪受、买气受。可能有人会说,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去凑那个热闹,让旅游景点少些人,不就是了?可问题是,想去旅游的人,都巴不得别人为自己让路,予己方便,让自己能享受到旅游之美。尽管其中不乏因前车之鉴而心生畏惧者,但心存侥幸者恐怕更多。因此,要想让人们“顾全大局”自我限制出行,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可管可控的角度而言,旅游景区在提高旅游消费舒适度方面,是决定因素。当然,为此需要更新观念,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多年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无论各级政府还是各个景区,主导观念都是“来的都是客、多多益善”,对游客是否称心如意不甚在意,或者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从刚过去的这个七天长假开始,国内旅游行业的这种发展思路、这种老观念都得改一改了,应该把重点转移到“美誉度”建设上来。尤其是旨在保护游客权益的《旅游法》施行之后,再简单化地以吸引游客为能事,已经不合时宜了。让游客顺心如意,让旅游消费的“上帝”满意,才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造让游客舒心的旅游消费环境,除了景区的硬件建设之外,尤其需要量力而行,主动调控甚至自我控制客流。不能说只要游客能挤进来就说明承载量仍未饱和,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九寨沟已经闹成了那样,可景区管理者还嘴硬地说并未超载,那么到底多少才算超载?这显然不能只由景区自己说了算,应该吸纳专家、游客等多方面人士参与科学核定,并且在今后切切实实地限额防止超载。
当然,一旦实行景区游客限量,各地游客不远千里乘飞机、坐高铁前来欣赏美景,到了跟前却不让人进门,这损失远不是像这次九寨沟退门票所能补偿的。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如同无头苍蝇乱闯乱撞的现象,如何趋近有序可控而又让大家皆大欢喜呢?在这方面,可否在国家旅游局网站上增加全国XA级以上景区在线预售门票功能,并链接到各省、各景点网站呢?既然民航、铁路在这方面都已有成功的经验,未尝不可在旅游行业推广。
总之,在景区大把捞钱、旅游经济大丰收的同时,广大游客“遭罪游”的情况不应再有了。让游客不爽的旅游消费,是不健康的,也注定不可持续。想方设法让广大游客赏心悦目、喜笑颜开,应该成为旅游业的基本追求。
■ 郑根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