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假门票”一事曝出后,不少人又开始对中国游客破口大骂。但这次的假门票事件不能和“埃及到此一游”等事一概而论,我们关注的焦点也不应只放在“中国游客到底是不是受害者”上。
当然,想证明中国游客是无辜的并不难,因为中国游客随团到巴黎,门票均由地接社和导游负责。这样一来,中国游客便不可能是这些假票的真正来源,他们甚至不知道假票存在,不过有两个事实还是无法改变:假票拿在中国游客手中;海关截获的假票包裹来自中国。有些人至此可能要上升到国民素质层面开始长篇大论,但这个话题太大,讨论下去容易迷失,反而模糊了问题的本质。其实这两个事实真正反映出的是出境旅游市场中“潜规则”横生的现状。
首先是低价竞争,目前国内组团社往往通过不断降价使自身产品更有竞争性,但这样地接社的利润便无法保障,假门票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地接社为了降低成本、增大自己利润而想出的“损招儿”。其次是组团社缺乏话语权,当下国内组团社自己预订购买的只有机票、酒店,而在目的地的游玩和景点门票都是交给当地的地接社来处理,因此门票真伪全靠地接社把关。甚至在有些国家,一两家地接社可以垄断经营,组团社只能乖乖与其合作。这种情况下,不要说门票的进票渠道不得而知,就算途中出了其他更严重的造假问题,组团社依旧“敢怒不敢言”,而游客此时就更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卢浮宫假门票”事件不能简单归为损害国家形象,它是出境游市场“潜规则”引发的一次道德失信,而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违法成本、充分赋予游客与行业的监督权与诉讼权以及未来《旅游法》的实施,也许才能把出境游重新推回到诚信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