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大明寒假带团回来就对我说,他带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很棒,以后都是冲着国际名校而去的,现在就要做好铺垫。但有的孩子家里的确有钱,从高中、大学到研究生都准备好了留学费用。游学之后的购物更是对他们的奖赏,很多学生出手相当大方,总之也不是自己挣的辛苦钱;有的孩子家里水平一般,也要表现出不差钱的样子,比着花钱谁都不甘落后。我就不清楚,这些孩子博士后了以后,他们还会奔着什么目标而去,他们有自身的创造动力和宏伟蓝图吗?
很多游学机构也主要不是考虑游学的效果和性价比,各种名头很响的游学团就是奔着家长的荷包而去的。据说,他们很清楚,现在这样的需求旺盛,只要冠以游学名头,报价立刻高于类似线路的旅游项目。游学项目一窝蜂地上马,其实主要是旅游,学不学已经在其次,加点交流的活动,到名校门口瞄一眼,蜻蜓点水式地体验一下即可。尽管出现了韩亚空难事故,也降不了游学的持续高温。有的地方虽然紧急叫停,但很多家长、学生和中介并不买账。有的担心的家长提出退团,但随即就会有家长要求加团,还要亲自陪同孩子去游学。这样巨大的内需动力能不顺势而动吗?
家长们也在比拼自己的荷包,别人家的孩子去的,咱也去的;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上了重点中学,自己的孩子没有上,心里就会产生落差,就会很没面子。很多家长想的是,假期让孩子游学是理想的选择,学多少无所谓,游一游也不错;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投资投多少都值得,钱花在孩子身上都值得。不管游学费用多么昂贵,只要孩子有收获,家长这样一想就觉得值了、释然了,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看着海外游学水涨船高的趋势,说这些不顺应潮流的话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作为一个对孩子负责任的家长,面对游学热潮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明对我说,现在人们很少思考这样的游学值不值,不光是金钱投入值不值,而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过分预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值不值。或许孩子们是增了学识长了见识,但对孩子的价值培养、意志品质、道德判断等素质的养成,并不一定就是正向的收获。总之,让过热的游学降温,是靠个把偶然事件,还是需要家长、学生、学校、教育机构的冷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