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旧建新,过度开发,保护不力,是这些名城被通报的共因。拆旧,也许有理由,面对街区环境恶化,小街巷、老房老宅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输电线、电话线、电缆线乱接乱拉,临街违建随处可见的杂乱破败,面对老百姓改善生活的诉求,面对城市发展的需要,也许拆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在这最简单也最粗暴的大拆之后,历史的记忆消失殆尽,古城的风韵荡然无存,华夏大地上,多的是一座座大同小异、没有风格、没有灵魂的城市。
非拆不可吗?在不少文保专家看来,老房子确实又破又旧不好用,没有煤气水电这些现代生活设施,但这根本不能成为城市决策者“拆旧”“建新”的理由,因为现有技术条件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对立起来。对一座城市来说,历史文化遗产并不是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稀有资源,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有了这些承载着民族和历史符号的遗产,才不会有千城一面的单调。
拆,或许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手段,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历史和文化负责任的态度,城市的管理者没有相对正确的认识和发展观。不少专家认为,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出现大拆大建的不良倾向,与地方政府内部欠科学的政绩考核方式有很大关系。不少城市管理者急于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选择最直接的方式,拆掉旧街区,进行商业开发。
除了拆,还有迁,迁出古城世代生活的居民。不可否认,很多破旧、狭小的古城区,难以负荷急剧膨胀的人口。迁出,确实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减轻了古城压力。但是,对一座城市来说,传统生活的延续性才是其灵魂,把老百姓全都赶出老街区,没有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城市将变成一座虚浮的空壳。
还有很多人把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跟发展旅游等同起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为了发展旅游,发展旅游就应该尽快取得经济效益,所以保护就是为了赚钱。这又是商业开发的一条死胡同,结果已经在不少的古城显现:到处是新建的仿古建筑,满街林立灯红酒绿的酒吧,进城就要买门票,却再也体会不到古城的幽幽情怀。
历史的记忆,一点一滴都蕴含在古城的一砖一瓦中;文明的传承,需要今天的人们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多留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