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把它用来形容当下的旅游市场,让人感觉也是有那么几分神似。好与坏都是用最极端的形容词来形容。
由于站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也完全两样。如果站的角度足够高,大概神舟飞船绕地轨道那么高,就会看见这片市场一片繁荣,增长速度领跑全球;如果站的角度回到了地面,用一米七左右的高度来平看,又会发现这个市场,充满了消费欺诈和诚信漏洞。
作为旅游行业的近距离观察者,笔者也经常纠结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不知所措。比如,在2012年年底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北京市,笔者就可以在刚听完行业专家分析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世界城市、文化首都、宜居城市,如何把旅游业作为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完成转型升级,出门就在繁华闹市区看见在街头散发非法一日游小广告的“散兵游勇”。在这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两个极端表现都是真实的,一方面我们正在向国际高端标准靠拢来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低端市场的“坑蒙拐骗”、“强买强卖”式的“非法一日游”就这么屡禁不绝顽强存在着。对北京市的旅游管理者来说,这两方面都很难,不是说他们没有努力在做,而是确实无法拿出有效的办法。对于游客来说,到北京旅游也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在现代化服务设施中间提防着最原始的骗术,这很让人纠结。
最近一名从美国回国内旅游的网友写了一篇文章,叫《今生再不上峨眉》,引起了网友围观并被媒体转载。文章说,峨眉之旅是“被骗与被打劫的一天”,描述了在旅游中遇到的各种“忽悠”,花了冤枉钱,买了“坑爹货”。
然而要说现在哪个知名景区里没有这些现象,恐怕还真不好找。但有媒体就此评论,景区管理普遍低下,缺乏诚信。这就有失公允。不往远了说,就说坐在家里电话铃响了,接听之后要是相信了里面陌生人的话,那就是祸从天降。都不用出门,不用去景区,待在家里,可能就中了电话诈骗的招儿,十几万元存款顷刻之间进了骗子腰包的不在少数。
要求景区建设成世外桃源般的道德高地,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在目前来说,不可能,这个要求不现实。现实的要求是,能够控制好各类游商野导,保障好合法经营者和游客的正当权益。当下的实际情况是,能够避免出现“持械导游”强迫购物的再次出现,已经算是不易了。
近日,一段网上视频非常火爆。有游客跟着北京的一辆旅游大巴去北京八达岭长城,十三陵一日游。一天当中,停留了6个购物点,导游用武力胁迫游客购买烤鸭、果铺等食品和纪念品。到了中午12点左右,因为全车乘客在购物景点的消费没有达到导游的要求,司机居然就不开车了。有游客要求开车,导游甚至开始破口大骂,并且持螺丝刀威胁游客,要求游客下车。
北京旅委已经证实视频中的导游为无证“黑导”,已被公安部门刑拘。但实际上,只要非法一日游不除,此类事情将不可避免。
又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因为有“非法一日游”所以北京的旅游市场充满欺诈一片黑暗吗?显然并不是,实际上北京在近年来试图用公共交通的建设来挤压“非法一日游”的生存空间,已有成效。在十三陵、八达岭等以前交通不便的景区,现在已经有市内公交直达,游客有了更便捷和便宜的选择。但与之前想象的,只要公交一开通,游客必然选择公交车而不选择“非法一日游”的愿望相差甚远。
以前有专家主张,“非法一日游”的存在是旅游市场供应和需求的矛盾,因为有一日游的市场需要又没有提供相应公共服务设施,所以导致了“非法一日游”的滋生。现在公共设施完善了许多,“非法一日游”市场却未见有相应减少。看来这并不单纯是靠市场调节就能解决的问题,至少还需有效率的执法配合。
市场的秩序从来都是需要法制来完善的,道德不能成为最有效的约束力量,这是一个共识。旅游业也不可能在整个大环境缺乏诚信和道德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只是因为近几年旅游市场的暴发性增长,掩盖了行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使得这个行业从宏观上“看上去很美”,让人有种错觉,认为可以以更高道德的标准来建设这个市场的秩序。实际上,应该先清除旅游市场上的非法产品,之后才能以更高的道德规范来要求。
只是不能让合法经营者再和非法经营者竞争的同时,还受到道德谴责。这样不公平,对这个市场的净化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