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驴友”是个最时髦的词儿,他们上天入地,寻幽探奇,让困在摩天楼写字间的白领一族们好生羡慕,纷纷以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为目标。毕竟,追求更刺激、更猎奇的全新冒险,是人类的天性;而且,聊天的时候也能多点值得显摆的谈资。然而,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后,这个词语背后隐藏的负面效应开始叠加:一些驴友酷爱到不适合人类涉足的地方探险,最终酿成悲剧不说,营救行动还增加了社会负担;一些驴友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致使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为人诟病。
自由登山者程子昂说,最初到户外去,是希望跋山涉水间转移掉不快的情绪,后逐渐发觉户外运动有更多技术性的东西,比如攀岩、攀冰、阿尔卑斯式登山等等。在学习和探索这些攀登方式的时候,自己暴露在危险的境地,却收获了一种专注。登山者需要不断提高身体与内心的极限,找到适合的训练方向,同时补充学习各种知识,包括冰雪、岩石特性,器械材料、攀登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做足了准备,积累了经验,自然可将危险降低到最小的概率。至于驴友对社会资源的消耗,程子昂认为可以参考严冬冬的做法:“冬冬是中国阿尔卑斯式攀登的一个先锋,是划时代的、改变中国攀登思想的人。他发了免责声明,自己对自己的生死负责,完全解除了他者需要背负的义务包袱。户外探险总有未知的因素,出发前需严肃考虑后果,量力而行。 ”
驴友Amy每每看到幽谧的无人区里垃圾成堆、便溺污浊,总是痛心疾首:“有许多地方,我们应该怀着敬畏的心情远远观望;对自然的粗暴践踏,实际上反映了入侵者的野蛮与无知。 ”
低价游低价?纪念品纪念?
尽管所谓“低价游”的牛皮不知道被戳破过多少次了,但仍有同志“前赴后继”地上当。旅行社为了招徕贪便宜的游客,介绍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200元游北京,100元游香港……铜钿越来越少,结果一个比一个坑爹。目的地到了,你不买点东西就甭想安生,什么,拒绝消费?!导游立马甩脸子,搞恐吓,得,掏出腰包,最后花的钞票比正规跟团游还要多,自食苦果,怨不得人。
也有聪明的旅行社,甜言蜜语整出什么“夕阳游”主题服务,入团者必退休,必享超低折扣,到了景点,不知不觉就被忽悠着买下一大堆不知所云的物件,尤以保健品居多。笔者的一位忘年交就乐于此道,据其家人透露,老人家近年来旅游所购保健品,足够吃到2103年。
有个段子:出国血拼,以为买的是国际超一流大牌,各种高端洋气,之后赫然看到“MadeinChina”,五月的晴天,瞬间闪了电……上述文字同样适用于:在一秀丽迷人的景区,淘了几个号称“本地原生态特供”的工艺品,然后,“Made in义乌”“Made in城隍庙”……
人人自驾游,游到昏了头
平心而论,自驾游确实提高了个体的旅游效率,但无可否认的是,它也造成了更多污染和道路负担。
大小长假一到,浩浩荡荡的车流就涌上路了,高速路上堵得“销魂”,时间之长足以让车主的情绪从壮怀激烈渐进转化成气若游丝,纷纷后悔不迭:就不应该走这条路,就不应该开私家车,就不应该想着出去玩……郁闷之情,直如滔滔江水,泛滥黄河。
开到了旅游目的地,又是另一番郁闷——这地儿就丁点大,挤得下这么多人么?景点完全超负荷运转啊!喧闹的声音、混乱的气味,让人非常质疑“此行初衷何在? ”更“惊悚”的情况是,比如某个以茶叶出名的村庄,自驾者众,停车场多,乃使其间所植茶树摒天地之灵,吸尾气之毒,难以想象,这数千元一斤的茶叶该沏出个什么味道来呀?
像九寨沟的做法就值得他处借鉴、学习:不允许景区内自驾、抽烟,沟内一般不许住宿,保护工作设置得很细,不错。
打牌嘎三胡,无心赏美景
旅游旅游,有旅有游。其实,无论是奢侈品游、农家乐游,还是菜单式旅游、情景式旅游,人家尽管有槽点,但好歹沾上了点“游”。而“每到一地就打牌”,却实实在在地背离了“游”的本质,要打牌,什么地方都可以,不辞辛苦跑得老远,喘息未定、牌局已起,倒不是说斗个地主、嘎嘎三胡就一定“形而下”了,如此这般,有点可惜!美景当前,无动于衷,岂非辜负良辰美景?
当然,也有阿姨爷叔振振有辞:天天忙里忙外,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打牌,好不容易空下来,出去散散心透透气,一样打牌,肯定要比平常打得开心!风景么,阿拉又不是不看的喽,大概扫两眼,拍几张照片就好了呀,反正山山水水就那么桩事体。重点是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聊,讲讲闲话,轧轧闹猛,谁输谁赢,没人会多去追究的!
这么看来,也只好“委屈”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