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出规范。但有规范没有落实怎么办?不少人关注到,国家旅游局网站显著位置近期贴出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两份资料。备注显示,两份资料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于2006年10月2日公布。
有网民感叹:“原来早有规范啊!”“之前怎么从没有看到过?”不少网民叹息,这么好的倡议,文字形象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可惜宣传不足,“挂在网站上睡了几年的懒觉”。
很多人寄希望于法律。但法律到底能管多细?
我国第一部旅游法已经公布,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旅游法》第13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被不少人解读为“从法律上对中国游客素质提出了要求”,是立法的进步。
然而,《旅游法》虽然强调了旅游者的文明义务,却仅有第110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涉及对旅游者的处罚,但没有更为细致的处罚说明。如此,旅游者即使发生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损坏了文物,究竟该如何依法追责尚存疑。正因如此,已经有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或司法解释。
也有不少人认为,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网民调侃,“都是孙悟空惹的祸”,“只告诉孩子孙悟空‘到此一游’很潇洒,却没有教育孩子它被压山下500年”。
有评论指出,上海世博会曾经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开幕之初,插队、攀爬、哄抢礼品、乱扔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组织方针对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网络、媒体掀起大讨论。很快,通过各种示范和易学易记的宣传,“从我做起”很快成为一种自觉。自此,上海世博会虽曾单日游客量过百万,但未再现秩序混乱。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指出,这正说明,文明教育更适宜通过简单易学的方式推进,应该用不夸张不造作的案例示范引导,越细致越好。
不少网民建议,旅游管理等部门应该更务实,可以定期发布中国游客文明素养提示,与时俱进地梳理一些典型案例和突出问题,及时发布,以供更多国人引以为戒。
一些网民感慨,中华民族自古礼仪天下,早在战国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只是如今部分人社会价值观扭曲,一个“钱”字就能轻易遮盖一切。“如果文物保护部门都不爱惜文物,如果政府公务人员都不讲‘礼义廉耻’,如果长辈尊者都无视公序良俗,又如何期待这些人的后代,能突然懂得爱惜自己和国家的形象?”网民的这番疑问,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