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到此一游”:一半是喧嚣,一半是冷静
www.seelvyou.com     2013-06-02 09:41:22    来源:现代快报    点击:

  “到此一游”,无疑是本周最热的一个词。这个词能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却是因为一名中国中学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留下了涂鸦“墨宝”。继而,由这起事件所“链接”出的其他“到此一游”也一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到此一游”其实非常常见。但没有哪一个“到此一游”能如今天这样引起轩然大波。也没有哪一次的批驳、反思和争论能如今天这样广阔、深入并胶着。这里,一个不能绕过去的理由是,“丢人丢到国外”。

  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在发表一篇新浪微博,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x昊到此一游”,“空游无依”表示“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微博发出后引起轩然大波。至5月25日晚11点,评论已达11000多条,转发达到83000多条,网上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而主题词就是中国游客的“素质”。在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有网友“人肉”出丁x昊的个人信息。

  5月25日,丁x昊的父母主动站出来发声,在为孩子的行为道歉的同时,也恳请得到改正的机会,并表示,题字风波发酵后,孩子哭了一整夜。

  毫无疑问,对待这件事情,我们应该有一个检讨的态度。但是在要不要原谅孩子、该不该人肉的问题上,舆论发生了“裂变”。而耐人寻味的是,网络上的“人肉”呼声很高,“人肉丁x昊,看看是何许人也”,这样的语句铺天盖地,“碰”着了人们内心一点即燃的愤怒,实际上,一股巨大的推动力还是促成了“人肉”的“成功”。甚至出现了丁x昊曾就读学校网站被黑的事件。网络暴力、语言暴力令人情绪紧张。

  相对来说,平面媒体要冷静得多,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对“人肉”危害性的担忧、对涉世孩子命运的担心,实实在在抓住了人们内心最脆弱的部分。

  这样一种对比,也许只是一次偶然,但是它却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样本。

  有评论认为“"丁x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从孙悟空喜欢撒泡猴尿再留几个字的行为习惯发端,中国人便有了这种"成名"的欲望。”

  毫无疑问,“到处一游”连着一些国人的“旅游毛病”,值得批评和反思,但当“炮轰”的焦点对准的是一个具体的人,而这个人还是一名中学生时,“悠着点”就是更为人性化的选择。

  《给“到此一游”的少年改过机会》,出现在5月28日《中国青年报》上的这篇文章强调:即以网友“人肉”这名涂鸦者的行为而言,也会因为发布孩子的个人信息,而侵犯其隐私权;看上去是在实现正义,实则还是“以暴制暴”,并不能真正抵达正义。孩子的做法肯定不对,但批评亦应讲究方式方法,网友并不能以此作为理直气壮公开其个人信息的依据。

  5月27日,评论人陈广江在《燕赵都市报》撰文说:网络“人肉”谴责和辱骂并公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当然,也有网友发出理性声音,直指“人肉”一个孩子是违法行为。

  不论如何,对“到此一游”的批评并没有疑义。人们只是在批评中更加注重对人的权益的保护,头脑一热群情激奋“打”向一个脆弱个体,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警惕。这种理性必须得到承认和推动,越想狂欢,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越要检讨有没有越界。

  至于有景点设立专门的“涂鸦区”以满足国人的特殊之好,这种技术性的工作毕竟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了。

关键词:到此一游 

上一篇:“到此一游”想炫耀什么

下一篇:“到此一游”是“国际病”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