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批评隐形的“旅游题字”
www.seelvyou.com     2013-05-30 09:46:19    来源:西宁晚报    点击:

  据5月26日《现代快报》报道,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日前,这名孩子及其父母主动给媒体打来电话表示,“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

  游山玩水、莺歌燕舞、领略人文、增长见识、放松身心、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身心和谐、精神愉悦,这是很多人选择出游的原因:得到心理、道德双丰收。

  可在这起“题字”事件中,旅游成了行为丑陋、私欲膨胀的丑陋表演。尽管可能是无意行为,却也将自我快乐放到了怪诞荒诞的地步。缺乏对良好旅游文化生态的本能保护,这不仅是一种精神鲁莽,更将不良国民素质和不道德旅游行为铭刻到了历史耻辱柱上。景点处处皆美好,自己却美丑不分,怎能得到旅游快乐?

  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可精神领域的发展却屡屡不尽人如意。就说旅游不良行为吧,不说八达岭长城的“到此一游”,不说故宫、颐和园、泰山、少林寺的胡乱涂鸦,单说那些将旅游面子丢到国外的中国游客,随地吐痰、大声喊叫、行为粗鲁、不考虑他人的公共感受……就足以令人汗颜。可面对这种国民劣根性,笔者曾听到某官员说,这是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言外之意,尽管国人行为粗鄙,那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这样。这种辩解不仅是一种耻感缺失,连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也给污染了。媒体对此类不良旅游现象批评不断,但“旅游题字”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和纠正。――个别国人的旅游公共意识、旅游道德一直就停留在自以为是的顽固状态。

  每位游客都向往健康、文明的旅游环境,可面对不良的游客道德,更多人却视而不见,如此,我们的旅游文化环境如何能得到提升和改善呢?这种“道德双重面孔”应受到批评。

  尤其应该强调的是,国家日益强大了,这种强大不仅要用声高气粗来证明,更要用温文尔雅、举止有礼的绅士和淑女风度来说话,惟其如此,才能将公共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换言之,如果过去的我们不够绅士,那是因为我们还未能摆脱穷困状态,现在我们有钱了,就要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明礼仪拾起来,将精神和道德的“富而思进”摆到重要位置,为民族气质、“伟大中国”增光添彩。

  有人说,对无知的孩子予以严厉批评是一种过于苛刻,在文明推动面前,不论年龄,只有原则。我们过去对类似的“旅游题字”视而不见,就源于这种思想麻痹。这种糊涂思想不能再有了。因为批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现象。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多落实《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从思想深处挖出不良的根子,旅游新风气和优良“游德”才有望得到回归。

关键词:旅游题字 

上一篇:让“旅游文明公约”真正落到实处

下一篇:用法律来遏制“到此一游”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