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对“到此一游”说不
www.seelvyou.com     2013-05-29 10:20:20    来源:检察日报    点击:

  近日,中学生丁某因在埃及神庙刻字引发舆论热议。丁的父母在孩子被网友人肉搜索后公开道歉,但道歉难以阻止事件持续发酵。提高游客素质,旅游法如何发力?

  在名胜古迹私刻乱画被认为是一种陋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法律与产业规制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惠静认为,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一方面是因为旅游法刚刚出台,人们更加关注旅游及文物保护的相关话题。另一方面,游客在旅游景点乱扔垃圾、随意刻画等不文明行为不时见诸报道,屡次刺痛国人敏感的神经,提升国民素质迫在眉睫,“社会反响强烈,不单单是为了谴责当事人,更多的是反思”。

  “任何权利与义务都是对等的。旅游法在赋予游客合法权利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游客的义务。”王惠静说,今年4月25日公布、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第13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此外,旅游法还要求,导游和领队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文明出游本属于道德问题,旅游法将其提升至法律层面,旨在提醒人们事关重大,需要引起高度警觉。”王惠静表示,如果不文明出游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或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必须依法予以惩戒,提升执法效果。但是,旅游法重在对游客权利的宣传和保护,其并没有就不文明出游规定游客的具体法律责任,“关键还是靠道德约束和有关部门的宣传教育。”

  那么,道德约束是否必须借助于人肉搜索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明认为,如果当事人系未成年人,这种人肉搜索及公布个人信息的行为,肯定是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如果当事人已经成年,这种公开进行道德审判的方式也要慎用,必须是客观评价,否则很容易侵权。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尹田持有不同看法。“在信息传播时代,对于通过人肉搜索行使监督权的行为,不可一棒子打死。”他认为,只要公布他人信息的目的不具有违法性,所披露的信息客观存在,就不能断然认定信息披露者违法。但是,人肉搜索必须注重搜索方式、披露范围和影响后果,否则,超越了一定界限,对当事人造成严重影响,也可能构成侵权。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不道德行为,社会各界要本着批评教育的目的“点到为止”,多反思家庭教育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个宽容的改错环境,不能以暴制暴。

关键词:旅游法 到此一游 

上一篇:何不设“到此一游墙”

下一篇:建设“无烟故宫”离不开公众参与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