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了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公民出国(境)游文明行为指南,其中包括,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大声喧哗,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等内容。近期,某些中国游客在国(境)外的不文明行为成为网络最热议题,于是,国家旅游局此前发布的相关文明行为指南也再次引起舆论关注。
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在旅游景区乱刻乱画、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行为在国内游中破坏公共环境、影响社会和谐,而出现在出国(境)游中,更是有损中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此类行为一经曝光,往往会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近日,一位网友在其微博上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 “某某到此一游”的照片,这条微博在发出24小时内,就被转发8万多次,公众反响强烈可见一斑。游客素质不高损及国人形象这一问题,不仅民间关注,也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今年5月16日,国务院召开贯彻实施旅游法的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会上指出,我国部分游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旅游景区乱刻字等不文明行为,有损国人形象。
部分中国游客在国(境)外的不文明行为,近期为何引起公众、媒体及政府部门的共振式反应?中国游客海外形象问题,为何成为中国人的普遍焦虑?首先,焦虑来自对比。这些年来,旅行以及出国(境)旅行,已成为许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人从初次走出国门时的懵懂、好奇,到对比鉴别国(境)内外的风俗习惯、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是感慨颇多。但是,个人的经验难以成为集体的共识,一些国人不文明习惯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焦虑由此产生。其次,外界的“差评”刺伤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并导致焦虑。“某国际旅行网调查显示,美国游客和中国游客分列‘最不受欢迎游客’的第一和第二位”,“某旅游网站针对欧洲酒店业人士的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形象列倒数第三”……这样的差评,近来不断见诸媒体,或许其中一些调查存在以偏概全,并不权威全面,但我们还是被深深刺痛了。
要想解决部分中国游客国(境)外不文明行为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发生的背景。数据显示,中国人2012年在海外旅游消费额达1020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中国国际旅游市场飞速发展,从2000年至2012年,中国海外旅游的游客人数由1000万增加到了8300万。在仔细品味这些数字之后,我们或许会发现,部分国人的行为确实不文明且有损形象,但我们确实不必过分焦虑。究其原因,首先,旅游休闲作为居民的普遍生活方式,在我国的兴起只有十几年时间,几乎是个新鲜事物,即使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发生比例偏高,但随着旅游休闲的普及、各方宣传督导作用的发挥,游客文明水平应该会逐步提高。其次,中国出国(境)游在短期内出现爆发式增长,导致相关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行社在服务、管理工作存在许多不到位,这是部分中国游客行为出现欠缺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中国出国(境)游的爆发式增长,部分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愈发突出、显眼,于是形象问题也随之成倍放大。
部分中国游客国(境)外不文明行为问题,究其根本,不是个“面子”问题,而是“里子”问题。这些在国(境)外暴露的问题,折射出的是长期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不讲究卫生、不顾及他人、缺乏诚信等陋习。旅游不止是休闲,也是一种交流、学习,是“照镜子”,这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知道自身的不足,也促使我们反思社会发展的欠缺,最终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