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引发的思考 道歉应该是全社会
www.seelvyou.com     2013-05-28 10:31: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

  事件回放:南京某中学生此前在埃及一处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字,被曝光后引起众声挞伐。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到此一游”、“我爱你”等留言几乎成了不少景区的“新景观”,还有一对情侣甚至连续6年在杭州西湖景区观赏竹上刻字“见证”爱情。

  增强法规约束

  对于此类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大部分公众或已“审丑疲劳”。问题之所以还会屡次出现,就是因为违规成本几乎为零。就算是当事者相关信息被曝光,但因为缺乏必要的司法制裁、经济处罚等举措,其自身的社会信用和公共形象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甚至受到的道德谴责也会逐渐弱化。

  面对诸多根深蒂固的陋习,我们应该动用法律手段推动文明水准的提升。具体到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的我国旅游业,仅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口头谴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立竿见影的司法处罚等制度性处罚。某网站一项超过30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支持追究毁坏文物者的法律责任。任何行为只要对旅游文化生态造成伤害,影响到旅游的品质和深度,当事者就应该承担一定的经济代价和法律责任,让他们为自己的粗蛮行为埋单。当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断增强,社会形成“文明旅游光荣、不文明旅游可耻”的认识时,诸多不文明行为就可能得到“法律性终结”。

  (耿银平 河南开封教师)

  社会都需反思

  经过此次刻字事件,南京这位同学和他的家长多少会明白“犯错必须承担后果”的道理。但笔者认为,在这件事情上,需要道歉的绝不仅仅是这个孩子一家人,也不仅仅是那些动辄在景区内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写乱画的游客,而应包括我们整个社会。

  一个国家和社会对历史的尊重、对文物古建的保护,既直观反映在其国民参观游览时表现出的文明行为,更深刻反映在政府及社会对待文物遗迹的态度。这些年,许多地方在发展中时常出现强拆古都城墙的案例,名人故居被夷为平地后改建成商业楼盘的事情也屡有发生。还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对附近的文物遗迹造成危害。因此,与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相比,少数地方和企业对待历史文物的态度和举动,属于更严重的不文明,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更需反思和道歉。因此,此次“到此一游”引发的反思,既需要当事人认错,也需要全社会反思:在对待历史文明的态度上,我们必须少一分轻率与鲁莽,多一分文明与尊重。

  (高才锦 浙江杭州职员)

  凝聚文明共识

  作为一个旅行者和一个旅游业的从业者,笔者不久前曾带领一批中国游客到埃及参观,在当地神庙和金字塔上也看到了不同文字版本的“到此一游”。其落款时间大多是17、18世纪,这说明当时的西方游客也不重视文物保护。那为何如今西方游客肆意涂写毁坏的案例已少见了呢?根源在于文明的力量。只有文明进步,才能让人自我约束和克制,如果文明没有到达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个体行为的“不文明”就绝不是个例。当中国游客大规模走向世界时,笔者建议在掌握旅游攻略之前,需要先达成一些“文明共识”,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词。

  一是“遵守”,遵守最基本的普遍规则。比如,看见红灯停下脚步,公共场所别大声喧哗,垃圾丢进垃圾箱,文物古迹上别乱写。二是“尊重”,尊重不同文化存在的习俗和信仰差异,这样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比如说,进清真寺的时候要脱鞋,在泰国别摸小孩子的头,和印度人握手别用左手。三是“开放”。每一个旅游者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要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旅行不只是参观,更是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游客需要更开放的心态欣赏和理解别人,更加自信地和陌生人去交流,这样才会得到最棒的旅行体验。

  (葛磊 北京旅游从业者)

关键词:到此一游 

上一篇:“到此一游”敦促国人自省

下一篇:旅游商品创新还得加把劲儿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