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刻画“××到此一游”成为了不少国人旅游时最爱干的事儿,无论是在山水秀丽的自然风景区,还是在古建筑林立的文物遗产区,都可以看到这些人为的旅游印迹。2009年3月,江苏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字样。台湾媒体将此事报道后,消息不胫而走。最后,赵根大通过媒体公开道歉才为此事画上句号。今年2月份,故宫工作人员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了“梁××至此一游”,气愤的工作人员拍照上传至微博,称“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
这种近乎“集体偏执”的怪异行为,让中国游客成了“公害”,以至于不少国外知名景点会特地用中文标示“此处不得随地大小便”、“不得在文物上乱涂乱画”等字样,特殊指向性非常强,主要是针对中国人。为什么国人这么热衷于在风景区涂鸦?日本曾经有教育专家分析这种心态,“涂鸦行为出于和拍照一样的心理,只是想要留下自己到此一游的证据。但如果在世界古迹上乱写乱画,可能就必须检讨整个社会的教育方式出了什么问题。”
这番话是中肯的。就像埃及神庙旅游事件中当事人的父母在向媒体道歉时所说的那样,“从小带他到外面玩,常常看到类似的情况,但我们没有想到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因果链条,因为大多数人对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以为意,从而导致不文明成为可接受的行为,并使得后来者的模仿成为理所当然。身为教导者的父母自然负有责任,但在风景区刻画成风的行为显然与被社会纵容有着莫大的关系,在面对这种不文明现象时,一般给予的只是无关痛痒的道德谴责,而这并不能消除这种不文明行为,一些站出来道歉的个体,也不过是因为受舆论的压力所致。
这也就说明,对这种极具代表性且已成“国病”的陋习,社会教育已不应仅止步于口头谴责,而是要有具体措施来实施强制教育。在埃及,蓄意破坏古迹者可最高判处5年监禁、并最高可处10万美元罚款;在印度,最长可判3个月监禁、并罚5000卢比;俄罗斯最新制定的法案显示,此类行为最高可罚20万卢布(约合4万人民币)。反观国内,并无如此强硬措施制裁此类行为。
埃及神庙上刻画的字迹,不止是个体素质的呈现,也是整体陋习的彰显。当事人的公开道歉所进行的只是他个人的道德救赎,而要想纠正一种长期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说到底,仍然需要社会教育从内在道德到外在约束达成一致,软硬兼施,以根除这个“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