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孙悟空在佛祖手指写下“到此一游”。如今,有网友发现,“到此一游”已经被刻到了埃及的神庙上。此事被不少网友斥为“丢国人脸”的同时,也折射出旅游文化的贫瘠。为何在景点刻字留名如此盛行?“中国式旅游”的根源在哪?
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XXX到此一游”几个字,网友根据种种信息,将涂鸦风波的当事人指向南京一个孩子。
此后,孩子及其父母主动给媒体打去电话,向埃及方面和全国关注此事的人道歉,同时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到此一游”由来已久
事实上,旅游刻字留念,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就十分盛行。
古代文人旅游,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希望通过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所创造的诗、文、词、提名书法等“文化”,给山水增辉,与天地同寿。在中国人看来,人生一世,若不留下些雪泥鸿爪,就会与草木同腐,这种“留名”思想,古已有之。因此,古人在旅游时,就特别重视在风景名胜留下一点痕迹,希望通过金石文字和无情的时间抗衡。
这一“文化”发展到现今,寄托情怀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某人“到此一游”,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材质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长城有,故宫有,泰山有,甚至某棵树上都有。
近年来,随着出国旅游的人增多,“中国式到此一游”开始在国外景点出现。如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被刻了“XXX到此一游”;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内,被刻了“国安是冠军”。
“到此一游”并非国人专例。网友“shshbly”在论坛发帖称,前往慕田峪长城游玩时,看到好多外国人留言,“写得满满的”。该网友在网帖中表示:“发帖当然并不是为国人开脱,上述行为永远可耻。希望我们尽快好起来。”
网名为“郭子”的网友发帖称,他去西班牙旅游时,发现一些古迹上也被游人涂满类似“到此一游”的各种语言的涂鸦,“填满了可以填到的位置,虽然不能全知道写的内容,但从一些时间上判断应该也是历史悠久了”。
“中国式旅游”
古人的旅游行为,一般存在于以下活动中:因求学访友、传学布道、丰富阅历而踏上漫长的游历,越是心怀大志,越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在外做官、遭贬远放等原因踏上游途;因行乐为目的的短期旅游。
如今,人们出游的机会增多,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些中国人旅游喜欢蜻蜓点水,基本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举旗报到,已然习惯于“到此一游”的快餐式观光,很少敞开心灵,接纳和感受湖光山色的。证明自己到过此处,远比欣赏景色重要。
江苏省旅游局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说,对于普通老百姓,出门玩一趟并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总有一种“想留下些什么”的冲动。
关于“刻字留念”的问题,中青旅控股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认为,因中国游客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旅游产业的“强心剂”,从政府层面并不会对不文明行为有过多表示。但在民间,确实对中国游客的行为存在一些微词。“一些地方特别用中文注明了禁止的行为,指向性很强。”
折射旅游文化贫瘠
违法成本低,监管不严,也成为“到此一游”盛行的原因。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对于刻画、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并可以罚款,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
“这点罚款显然不具备很大威慑作用。”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富强表示,之所以一直有在文物上刻字等违法行为,主要
是因为我国法律的执行力太弱,违法成本低,虽然法律有规定,但刻字的鲜有被处罚,被处罚率较低导致了违法成本低。
有观点认为,“到此一游”折射出旅游文化的贫瘠。当旅游文化已穷到“到此一游”境地,令国民的旅游休闲质量与品质情何以堪。国人应该学会如何享受旅游的乐趣、收获旅游的多彩,进行有品位的休闲。
[专家观点]
刻“到此一游”有炫耀心理
刘思敏(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现阶段,旅游消费是比较高的需求,特别是出国旅游,炫耀感在无形中会被加强。在年轻人群体中,攀比心理都比较强。外出旅游会成为人们炫耀的资本。很大程度上,因为攀比,才需要炫耀。
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留名,首先向世界表明了自我的存在,其次是想告知后来者,我先于你。
证明自我存在的办法有很多,一些景点或公共场所设立的涂鸦墙,供游客发挥想象力表现个性,既不损害公共利益,又表现了自我的行为,值得推崇。
不文明行为多是习惯使然
葛磊(中青旅控股市场推广部总经理):随着近几年出国游市场活跃,类似不文明行为也逐渐增多。国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多是因习惯使然,这就需要游客出国时在遵守当地规定的同时也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游客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消费者自身、旅游企业及政府层面的多方面努力。
游客回国一般不会被追责
尹富强(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游客乱涂乱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文物损坏的程度及能否恢复等因素来最终判定。乱涂乱画的行为,按照中国的法律,只要毁坏程度不大,一般不会受到惩罚。
如果游客的行为触犯了埃及当地的相关法律,同时也触及了国内的法律,若在当地已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回到国内一般不会再追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汪洋:游客素质不高损国人形象
“部分游客的素质和修养还不高,常常遭到媒体的非议,有损国人形象。”前段时间,国务院召开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指出,新颁布的《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文明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规定。
这部《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他山之石]
印度:最高罚5000卢比
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印度从1958年到1973年先后出台了4项法案、法规。
1992年,印度政府又出台一项修正案,严禁在历史古迹周围100米内进行开发、建筑活动以及从事经营活动,并对遗址100米到300米以内地区的经营活动加以限制。
根据印度古迹保护法规规定,损毁古迹将处以最高5千卢比(约合人民币550元)罚款,或
判处最长3个月监禁,或两项处罚并行。
俄罗斯:罚款拟大幅提高
2013年5月7日,普京签署了《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修正案,第13次对该法典进行修改,大幅提高了违反历史文化古迹保护规定的罚款数额。
根据最新获得签署的《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修正案,违反文化遗产保护规定的行为发生时,对个人的处罚将由最高1500卢布(约合人民币300元)提高到2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