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到《旅游法》,乃至地方版的“休闲发展纲要”,政策法规层面的努力其实也并不少。譬如2009年的时候,北京就发布了休闲计划试点工程,广东也有了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但这些丰满的想象,在骨感的现实面前,似乎并不乐观。这显然不是意识的问题就像面对699万史上之最的应届毕业生,如果社会不能有效供给数字大致匹配的岗位,转变观念、革新思想就能天降职位?同样,享受的事情,热衷是天性,国民休闲状况不理想,非不愿、实不能。
起码眼下来看,要让中国人懂得去旅游休闲,肯定是件急不来的事情。因为横亘在旅游休闲之上的,还有很多“中国式”要素。随便拎出几个来,都够折腾好几年:譬如景点门票的问题,凤凰古城是为先例;譬如高速收费的问题,北京的机场高速也是样本;再譬如油价问题,尽管“同步时间”做了调整,资源能源价格改革仍待破题……这些因素盘根错节,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挡住了我们出门散心的热望。
所以说,真要让休闲旅游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目光就不能只盯在“闲”、“钱”和狭隘的权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