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愿望强不强烈,不看数据看新闻。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有这么两条新闻:一是为了去看个景点,一位年轻人领着一群“妈”,就为了省个门票钱;二是,为了去旅游钻法律漏洞,一位年轻人离婚复婚只为换来长点的假期。这两个例子虽然是个例,但是却有思考意义。这里面反映出两个真问题,一是“钱”,二是“闲”,没钱没闲愿望再强烈,也只有报告中说的“看电视、打麻将”了。
这个“钱”的问题无需多啰嗦,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贫富差距拉大,有钱的玩遍了,想玩没处玩,没钱的倒是有地方玩,却是想玩不起;二是景点出了个“凤凰姐姐”,而且要效仿者还很多,都如此打包销售,谁也吃不消;三是明降暗升的景点降价。这些旅游代价“步步高”的现实,也只能逼着普通民众呆在家里“看照片”了。
我们来重点说说这个“闲”。想起一首老掉牙的歌曲“我想去桂林,可是有闲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在没有钱的时候,在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起步之初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勒紧裤腰带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但是,当我们迈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时候,就理应给民众更多的休闲时光。不能在这个时代,还让人们高唱着“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的老歌。
“休闲愿望不强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闲”。如何结合实际整合休假制度,就能提高民众“休闲愿望”。
一是,被取消了的五一黄金周是不是科学?五一才是出游的最佳时期,这个时间春暖花开最适合休闲,可是我们却眼睁睁的看着专家把它变成了“水中花”。而春节黄金周无论从传统习俗还是从季节来说,都不会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二是,法律能不能给拼假一个出口。尽管已经有地方愿意出台假期拼接版,可也是被专家们从法律的角度一再否认,因为他们已然触犯了“假日规定”。
三是,年假何时不再流于形式?尽管带薪年假制度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有多少单位可以落地,尤其是私营企业,面对“要假期就没薪酬”的实际,是不是需要用强制手段作保障了?
“休闲旅游愿望不强烈”要辩证的看,不能只看到民众只呆在家中打麻将,而要看清楚他们为什么只呆在家中打麻将。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时间”。请问:打麻将的功夫够旅游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