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彦樾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人世间一切幸福是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这一次,在五一劳动节来临前夕,在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的时刻,东航向所有劳动者表达着最崇高的敬意,传递出鼓舞人心的声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正是一代代民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先进代表,大家在各自不同岗位上艰苦奋斗,在建设民航强国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零差错12年刻苦钻研追求匠心
与孙皓见面前,曾经有人用“80后机务大拿”来形容过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全国级工人先锋号”是环绕在孙皓和他所在车间“虎啸和风”团队伙伴身上的一道耀眼光环。
初见孙皓时,谈话间不经意地提及了“大拿”这样一个称呼,孙皓连连摆手,“业务上没有人敢说自己绝对是大拿,时代不断发展,机型不断更新,只有永葆一颗钻研的心,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这是孙皓给人的第一印象:严谨、认真、钻研。
2006年,孙皓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进入东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正式成为一名东航机务人。
虽说大学所读专业跟机械维修靠边儿,但真正进入工作后,孙皓在实际机型维修方面却是一名“小白”,只能先从勤务工做起。孙皓好学,在一边打牢基础的同时,一边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参加公司提供的有关机型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从勤务工“升级”成为一名维修人员,此后,他依然坚持学习,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自学考出了民航维修人员基础执照,成长为一名专业放行人员。
孙皓成长速度很快,12年时间里修遍了空客系列全机型,并且保持了零差错的记录,实属难得。这或许与孙皓本人刻苦钻研的性格有关,但同样离不开前辈师傅们的言传身教。
记忆里,孙皓对曾经飞往贵阳进行飞机异地AOG排故的经历印象深刻。这是他工作生涯中第一次参与的飞机异地排故任务。“那时,我经验尚浅,是跟着王辉和徐龙喜两位前辈师傅一同飞往异地参加任务的。”孙皓回忆说,当时一架飞机在贵阳突发故障,机上旅客暂被搁浅,由公司妥善安置在贵阳住宿一晚。而他们,则需要用最快的时间为飞机排除故障,尽量让旅客后续行程得以顺利进行。当晚20:30,孙皓和师傅开始排故,直到次日凌晨05:00完成排故,一个通宵的时间,孙皓和他的师傅们争分夺秒地完成了任务。对孙皓而言,这次经历让他从前辈师傅身上领悟到“严谨”二字的真正含义,也十分佩服师傅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娴熟技能。“这是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此之后,孙皓更加用心学习技能,也养成了机务人常有的“职业病”——以防遗忘维修工具等进行的自查,延伸到生活中也惯性地对很多事物进行反复确认。
孙皓说:“对机务人来说,马上要到来的黄梅季节和高温天气,将会带来很大挑战。无论如何,确保安全是第一位的。”孙皓和他的团队里曾流行这么一句话:“我的安全我负责,你的安全我有责。”在孙皓的理解里,所谓“匠”,就是专注于做某件事,通过积累,把它做到极致,“匠”还有一种传承的意味在里面。对他来说,他也一直在追求自己所在领域所需要的“匠心”:守住安全,用心坚持做好一件事,在积累的过程中,或许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能够守住初心不变,努力克服困难,亦足矣。
飞行30载初心不改劳模传承
“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回忆,30多年来,我的工作、我的生活,都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只不过我会一直记得当初工作时秉持的初心——慢悟细节,打牢基础,传承前辈经验,学习年轻人创新……”东航人早已耳熟能详的全国劳模李文丽,在谈起“劳模精神”和“工匠传承”,回忆过往经历时,微微停顿了片刻,然后轻声却坚定地开始了她的叙述。
1987年,高中毕业的李文丽正式与乘务结缘,开启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飞行生涯,而这一段缘分,她用心对待至今。
“平淡”“听话”“细致”“认真”“耐力好”“毅力强”,这些是李文丽为自己性格特征贴上的标签。这些看起来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标签,却为她的飞行工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规范做好每一个细节,用心完成每一项服务”,这是李文丽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而她,亦如自己曾许诺的那般,说到做到,毫不含糊。“厕所皇后”,便是因为李文丽的较真与细致,而被身边人玩笑时冠以的戏称。戏言归戏言,但李文丽身上一股子追求完美的韧劲,却是令身边人深深折服并争相效仿的。客舱内洗手间的清理工作,或许是乘务服务工作中比较头疼的一项难点和痛点。空间狭小、卫生死角多、物资需及时补充等等,任何一方面出了差池,都会让旅客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李文丽不在乎脏、苦、累,一遍遍细致擦拭,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及时补充物资,提前为旅客准备好所需要的一切,甚至在做好所有基础服务工作之上,精益求精,小到纸巾摆放方位都会细致考虑,只为让旅客拥有更好的服务体验。
于李文丽而言,她所做的不过是最基础的工作罢了,她的前辈师傅们,比如坚持飞行40余载的第一批东航空乘吉晓春,便是一直以来如此身体力行着。前辈们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在工作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向后辈倾囊相授。受到前辈的鼓励和感染,李文丽也把这样的一种匠心传承当成己任,在后来的带教工作里,她时常鼓励新晋乘务员,“不要怕,有我在”。就这样,李文丽的满腔热忱、言传身教,感染了身边很多人,她们主动以李文丽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己。
传承与创新:东航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2年7月,以李文丽名字命名的东航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诞生了。这是东航股份党委在客舱服务部试点成立的第一家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工作室不忘初心,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壮大。现如今,工作室由李文丽领衔,拥有12名省部级以上劳模导师,63名优秀乘务员徒弟,建立了服务提升组、劳模带教组、品牌建设组三个专项小组,充分发挥各人所长,在服务创新、劳模带徒、品牌树立等方方面面不断深耕细作着,成就了一系列已经比较成熟且推广开来的工作成果,比如《新乘成长手册》,比如“服务温馨贴”,比如“太极微空养生操”……
2017年,工作室又成立了以劳模导师为引领的服务创新研发团队,实施机上精品服务的研发创新,并推出了第一季产品“云上小馆——一茶一品”的开发试点,部分茶点已经在去年11月上机推广。
“我们推出的云上小馆中包含一些点心和茶类,比如红茶、百香蜜露、蛋挞、绿豆糕、萝卜丝饼、三明治、核桃酥、热狗等。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在机上推出现制餐食。这些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是我们和机供品部、业务管理部、培训管理部等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在前期作了大量调研,收集了很多旅客反馈信息后才研发、设计并推广出来的。”今年新加入工作室团队的成员之一,80后东航优秀乘务员、现任客舱部乘务五部副总经理、东航首席技师宫宇航说起“自家”的创新产品时,嘴角情不自禁地拉开了一个好看的弧度,“有一次我飞航班,恰好偶遇了一名INS上的国外网红博主,当我把云上小馆产品里的茶点和一些机上现制餐食比如小馄饨等呈递给他时,他十分开心,大赞味道很好,一口气吃了个精光,这个时候我特别地开心。”当工作室的服务创新产品受到旅客肯定的那一刻,团队成员们是幸福的、自豪的,同时更加充满动力。工作室在尝试推出服务创新产品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英语工程、客舱经理优+等精品课程研发,致力于打造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乘务队伍。
凝聚正能量,培育引路人;数年间,东航致力打造人才培养沃土。
劳模是行业的精英、职工的楷模、时代的先锋,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樊儒、倪介祥、李文丽、吴尔愉、韩少辉、张启亮、马宏惠、吴刚......这是东航自成立至今,所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的代表。
李文丽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吴尔愉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东航温馨地服创新工作室、马宏惠技师创新工作室、吴志巨飞机维修技术创新工作室、陈亦凡、吴佳妮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东航已创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家,全国民航劳模创新工作室5家,上海市、陕西省、云南省和江苏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共7家,东航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11家,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2家,东航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这是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东航所创立的一个个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阵地。
而今年五一前夕,又传来了这样一则好消息:东航运控中心飞行签派部副总经理宁立国与东航上海飞行部飞行七部高级飞行技术管理、机长教员何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东航技术公司浦东维修基地定检维修分部发动机车间三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数十年间,东航为优秀的劳动者们提供了肥沃的人才培养土地,成立了劳模先进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劳模先进管理办法》《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劳模先进相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同时东航还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大力培育劳模工匠队伍,把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工作推向深入;新时代时期,东航集众智、聚团队,开辟了劳模和高技能人才工作新阵地。这种种的制度保障、工作举措,让优秀的劳动者在东航这块“沃土”里不断生根发芽,他们在劳动中描绘着理想的宏伟蓝图,在劳动中塑造着个人、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美好未来。
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宣示着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航,更是紧随时代步伐,积极响应新时代对劳模先进的新要求——“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再一次擘画下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发掘出适应时代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创新发展人才模式,建立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