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如果想到中国,可能第一个被说起的就是长城。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北京,如果只能去一个景点,很多人最想看的就是长城。对于长城这一北京鲜明的文化标志,“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长城文化带,其中包括加强红石门、古北口、箭扣、南口等处长城的修缮与利用,统筹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等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推动长城区域联合保护。日前,在首都旅游发展论坛上,北京旅游委也透露,北京长城国家公园正在试点,将成为历史文化体验为特点的旅游休闲品牌。
然而,长城旅游虽然开发的年头长,但发展到今天仍存在旅游模式单一、开发主体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让长城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精神的旅游文化名片,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为什么北京人不爱去长城?
长城北京段跨越北京市6个区,全长629公里。目前,墙体保护完好的约67公里,保护相对较差的295公里。八达岭、居庸关、司马台、慕田峪、水关、八达岭残长城等段落已经对外开放。北京长城资源丰富,外国、外地的游客来北京必去长城参观,但北京本地人却很少在假期去长城游玩,这是为什么?
在北京长大的一位中年人士告诉记者,只有在小时候去过长城,后来单位组织秋游去过,就再有没有去过了。原因主要是觉得旅游环境单一,就是攀爬为主,没有更多可玩的,一去再去的吸引力不大。
长城旅游模式单一,这其实是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北京段长城文化资源是多元化的,但是北京段长城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攀爬长城几乎是游玩长城的全部活动内容了。对长城丰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军事价值等等,很少有景区进行讲解和体验。
对此,北京旅游行业学会一位资深专家也指出,全国长城旅游几乎都以修复一段一两千米的长城,收门票、修索道为主盈利模式。一些有名的景区,明显感到在长城开发经营的过程中比较单一,同时还都在比大气、比宏伟、比险峻,追求方向过于单一,这也会让游客感到单调。
长城文化带该怎么发展
旅游模式单一怎么破解?长城文化带又该怎么发展?对此,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杜一力教授在北京市旅游首都旅游发展论坛上表示,长城文化带绝对不会是长城旅游全线的打造,更不是长城景区的全线开发。杜一力认为,长城周边不能搞房地产开发,绝对不能高楼林立,而要突出长城文化特点,体现原住民的生活状态。长城周边的村镇不能大而同,建议要在长城沿线建立百十个文化村庄。
长城学会副会长董会耀也提出,不仅要保护长城建筑本体,更要保护历史文化。要立足整体和各自区域,对长城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长城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与旅游运营模式的构建方面加强研究。他认为,光提出长城旅游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还不够,还要规划出分层次、分期发展长城生态文化旅游的落地举措。
董会耀认为, 长城文化资源不能光盯着建筑,要关注生活在长城空间和时间中的一代代的人。情感交流是长城旅游者最大需求,要让游人带着情感满足的快乐离开长城。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表示,长城北京段形态丰富,要把保护放在首位,不能搞大面积开发。他希望通过长城的保护与利用,把长城整个线性的文化遗产发展起来。
长城国家公园正在试点
曾经在长城工作过6年的北京旅游委副主任安金明告诉记者,现在北京段长城629公里。每年大约要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到目前为止,长城接待外国的政府首脑、元首约千位左右。
对于北京段长城的研究管理,安金明提出几个建议。首先成立一个北京长城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保护长城、疏解功能。特别是净化品牌,管理一日游。此外还可以富民扶贫等等。第二个思路是组建北京段长城旅游管理公司,核心要义是现在各段长城收入,以现代资产评估方式评估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监督保护权分离。北京段长城采取门票统一,标志统一、营销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这样一来,黑导将游客拉到水关长城而冒充八达岭长城的事件会减少很多。这为打击非法一日游提供了一个好的市场和经营环境。
目前,北京长城国家公园正在进行试点,将成为历史文化体验为特点的旅游休闲品牌。对此,安金明表示了对筹备长城国家公园的期待。他说,希望长城国家公园放大到北京全段629公里,本身国家公园就是保护为主,利用开发为辅的机构。希望北京段长城也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保护机构、利用机构,这是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如果按照线性遗产保护,再做一个长城大坝,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更值得期待。
延伸阅读
北京各长城段开放模式不同
北京几个长城段的旅游一直是错位开发的,各有特点。杜一力教授告诉记者,八达岭旅游区是长城代表性景区,也是多元化试验的试验区,比如“长城脚下的公社”是度假旅游的试水产品。这段长城的开发让人们更加亲近长城。
怀柔慕田峪长城和周边社区的开发,是亲近长城的度假产品。而且主要是村庄式、生活化。司马台长城边上的古北水镇是对原生村庄的逆袭,对传统村庄进行了本质改变。古北水镇的出现是创造长城和现代生活新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