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小编语】 今年旅游B2B领域,不断爆出资金链断裂或跑路的现象,有人认为都是资金惹的祸——平台要账期,要资金沉淀是“罪魁祸首”。喧嚣之下,不妨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图注: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
这边厢OTA们跳出单纯旅游圈的概念,开始越来越多考虑或是利用金融手段助力旅游业务的发展,那边厢B2B接连的跑路风波让平台两端用户枕戈待旦。
为此,《旅游界》专访了有着丰富金融从业经验的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 ,请其聊聊金融与旅游的“甜蜜蜜”。
王静|文
旅游金融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做好产品和服务,旅游金融才能相伴相生
《旅游界》:据《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41.8亿元人民币,渗透率约为10%。预计到2017年整体渗透率将超过30%,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21.9亿元。庞大的可预计规模像磁石一样吸引在线旅游企业。您认为旅游金融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有哪些政策环境支持或内在需求?
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首先,旅游金融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旅游涉及消费、支付、跨境等诸多场景。拥有大量用户基础的OTA们若能整合这些资源,以“理财、分期、保险”业务为切入口,不仅能深挖顾客潜在需求,提供多元与细化服务,还能摆脱行业烧钱换流量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用户粘合度,提高业务变现能力。我始终认为,金融只是旅游的一个加乘因子,是整个旅游交易链条里隐性的一环。你可以看见某人购买某旅游产品,但很少有人会抛开旅游产品单独去购买一个旅游金融产品。旅游从业者唯有先练好内功,做好产品和服务,旅游金融才能相伴相生,成为下一个风口。总之,我们不要抛开业务本身,我们要让金融隐含在业务里面,这才是做金融的最高境界。
《旅游界》:请您就当前旅游企业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玩法,做一梳理?
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旅游主要有两种业态:B2B、B2C,对应的金融产品主要就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用户对消费金融比较熟悉,我们先聊聊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是:风险曝露是动态的,在动态的情况下,风险的抓手有两个,第一个是业务流,第二个是货流(在旅游行业里,货的体现通常为机票、酒店、小交通、目的地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供应链金融有“1+N”、“N+M”、“N+1+M”等模式,我们认为有核心企业的业态是较为适合落地供应链金融的, 对旅游金融来说,“N+1+M”是我们比较推崇的模式,“1”通常体现为旅游B2B平台, N和M是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B2B平台通过购销模式、监管支付等模式,取得足够丰富的业务流和资金流信息,更有利于进行业务风控。
B2B平台要资金沉淀是“祸根?”
监管支付是平台的重要功能,资金沉淀是天然存在
《旅游界》:今年旅游B2B领域,不断爆出资金链断裂或跑路的现象,有人认为都是资金惹的祸——平台要账期,要资金沉淀是“罪魁祸首”,对此您怎么看?
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在讲资金沉淀之前,我们有必要知道什么行业需要B2B。当资源掌握在不同的资源方手里,比如在旅游行业,机票、景区门票、住宿酒店等掌握在分散的资源方手里,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撮合交易提高两端效率,旅游资源的分散性注定旅游B2B平台存在的必要性。
其次,如果我是个B2B的参与方,我是不介意B2B平台去做资金沉淀的。这就好比支付宝平台,我们线上交易后,在没收到商品、核验商品之前,资金是也是由平台保管的。监管支付是所有B2B平台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资金沉淀是一种天然存在和必然结果,而不是平台刻意去要这个资金沉淀或账期。至于资金沉淀后被平台挪用了,那就是平台的问题了,所以平台的稳定性与可信度很重要。烧钱换流量难以为继,锤炼内功才是根本,在这点上,腾邦旗下的欣欣同业、八爪鱼在线两个平台拒绝烧钱跑马圈地,赢得大量的B端用户的忠诚实属不易。
《旅游界》:您认为旅游金融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供应链方面究竟是撬动业务、保障业务,还是“负”能业务?
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其实所有的金融都是一样的,就是金钱的时间成本。从这点出发,供应链融资是在撬动业务而非保障业务。为什么撬动业务?因为账期是必然要存在的,一旦有账期,势必存在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好处就在于,缩短了账期,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现金流,进而可以撬动业务。打个比方,业务和金融好比“以业务为驱动”的两个吻合的齿轮,当业务有了金融需求,金融来解决这个问题,反过来有了金融,商家有了更多的武器,可以撬动业务更快地增长。
OTA试水旅游消费贷?
标的本身同风控一样重要!
《旅游界》:当前不少OTA试水旅游消费贷,您认为做旅游消费贷款最重要的是什么?腾邦有没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我认为有两点最重要,一点是风控,一点是旅游产品本身,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消费信贷市场上,不管你是现金贷,抑或分期付款,它的年化利率是很高的,因此资金的成本一定要有人和客户一起分担,在旅游市场上,这个替客户分担资金使用成本的,就一定是旅游企业本身。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只有当他的产品和产品包装能力够强,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替客户分担资金成本,同时客户也觉得“物有所值”,业务才能达成。
其次是风控。由于近年消费贷款行业过于激进,导致坏账率很高。在此情况下,风控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贷前风控与贷后风控,我认为前者更为重要——一定要识别是优质客户,才会贷款给他。在贷前征信环节,腾邦对内部外部大数据的使用,始终强调我们是在做客户信用特征识别,而不是“反欺诈”。另外,消费贷款发放渠道也是重要的风控点,我们会先做自己体系内的门店(腾邦旅游集团下的门店),然后再做B2B交易平台上核心分销商的门店,一步步地稳步推进。
《旅游界》:除了缺乏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上的天然优势,您认为中国旅游企业布局金融业务还面临哪些问题?
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除了缺乏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上的天然优势外,在线旅游“掘金之路”可能还有一些“绊脚石”。
首先,旅游业利润率很低,因此唯有做好产品和服务,让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利润率增高后,布局金融业务时,企业做一部分让利,为游客分担旅游金融成本,这样双方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消费习惯的培养。比如消费者容易接受分期买一部iphone手机,对分期购买旅游产品接受度就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意向购买的产品(手机)是“价值被普遍接受的”;二是手机厂商利润率相对高,企业愿意在这个过程中做出部分让利。
腾邦大旅游生态圈继续发力?
未来应该是共荣共生
《旅游界》:腾邦旅游金融发力在哪几个方面?有哪些牌照资源?未来发展方向怎样的?
腾邦国际副总裁李伟斌:腾邦目前有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保险经纪等牌照资源,主要发力在供应链金融、旅游消费金融及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坦白地说,如果没有当前欣欣旅游、欣欣同业、海捣网、腾邦旅游、八爪鱼等这么多旅游版块,我们肯定不会贸然发展旅游金融。旅游和金融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结合,而不是金融强加给旅游。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从旅行者的角度出发,为他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使得旅游从业生态的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更好的经营利器。这是我们的诉求,也是整个行业共荣共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