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开幕,论坛同时向优秀个人或组织颁发了“世界考古论坛奖”,表彰其近三年来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或富有创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考古学研究成果。
在此次评选过程中,中国今年申遗成功的世界遗产海龙屯土司遗址从提名、专家投票入围、评审委员会投票入选等环节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从近百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球十大考古发现”的殊荣。
海龙屯入选当之无愧
位于贵州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海龙屯拥有七百多年历史,是贵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它雄居群山之巅,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司制度的历史见证。除了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和巧夺天工的建筑之外,这里还有极其珍贵的历史考古价值,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发现。
于宋宝祐五年(1257年)为抵御蒙古军而建的海龙屯,最初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共同营建而成。至播州土司杨应龙公开反明期间,海龙屯得以扩建并转变成地方抵御明军的壁垒。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叛乱最终被明朝廷镇压,海龙屯历经战火洗礼,留存的遗址一直保存至今。
这段曲折而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注定了这个军事堡垒和土司王国会成为后人世代探寻的神秘之所。历史爱好者自清中期就已开始探寻海龙屯的秘密,而现代对于海龙屯更科学、全面的考古调查则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1999年秋,由考察队对海龙屯周边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这也是其历史上的第一次考古试掘活动。多年来,海龙屯经过了多次抢救性和保护性维修,2012年3月23日至12月31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组建海龙屯文物考古队,正式启动了海龙屯文物考古发掘工作。
在历史学家与考古专家看来,海龙屯的每一个考古发现和动向都具有重大意义。它“利用地形、融入地形”的建筑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厚的军事防御理念,对中国西南同期以及之后的同类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它还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唐宋时期的羁縻之制到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再到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变迁,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这个考古专家和考古爱好者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一路走来所获殊荣亦是无数:2013年1月,海龙屯考古发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2年考古新发现;2013年4月,海龙屯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5年7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次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海龙屯顺利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入选“世界考古•上海论坛”的“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也可谓是当之无愧。
今年9月份,海龙屯做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正式开园,对公众开放,引来国内不少考古、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索观光。经过千余年的沧桑,如今的海龙屯虽已不再固若金汤,但这座神秘的土司城堡却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历史更迭。相信随着海龙屯的景区进一步走到大众面前,对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世界考古•上海论坛”权威评选
“世界考古•上海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它是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在考古界也拥有非常权威的地位,其咨询委员由来自4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考古和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150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负责提名或帮助推荐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评审委员则由来自17个国家的40名学者组成。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权威和专家,其研究和评选标准权威毋庸置疑非常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