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糕点,在庐山叫云雾茶糕,到井冈山叫红军糕,等到了龙虎山又成了当地特产灯芯糕。其实换汤不换药。”从事江西地方接待的导游俞先生在给游客推荐旅游商品时常常感到尴尬,他说:“江西各地的旅游商品都差不多,很难找出个性化的商品。”记者调查发现,江西省的旅游商品目前存在简单复制,缺乏个性的情况。在“旅游强省”的背景下,旅游商品的开发被寄予了完善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一重任,则依赖于在挖掘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旅游商品。
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研发的办公四件套
现状:江西旅游商品简单复制
“两年前,有关统计发现,来我省旅游的游客的非必须消费,即旅游购物和文娱消费,在旅游收入中占比介于20%~30%之间,而我们现在争取的目标是非必须消费占比超过60%。”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员如是说。
3月底,记者在龙虎山景区大门口一家名为“财福超市”的旅游特产超市里看到,进门处摆放着各色糕点,包括“农家糍粑”、“灯芯糕”、果脯以及少量龙虎山板栗。而在超市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则零散摆放着一些龙虎山本地产的小型木雕作品。姓舒的超市老板告诉记者,店里的各式糕点卖得最好,主要原因是价格实惠,而且包装便携。
记者翻看这些糕点的外包装时,发现这些糕点大多数产自安徽或者广西,以及省内一些不为人知的食品工厂。舒老板拿起一盒糕点,坦诚地说道:“我们江西的商家从各地批发来这些绿豆糕,再贴上各个景区的标志,就成了庐山特产、三清山特产或者龙虎山特产。”
一名旅游业内人士徐小姐说:“我省绝大多数旅游商品都是对外省商品的简单复制。旅游景区出售的手工艺品,也存在同样情况。所以,全省旅游商品存在同质化问题。”
探因:旅游商品研发与销售脱节
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曾群洲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我省旅游商品缺乏个性。曾群洲说:“做个性化旅游商品,应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旅游商品嫁接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俗文化之上。”
目前,南昌瓷板画的旅游商品化研究早已开始,但游客们还是很难在我省购买到瓷板画旅游商品。江西共有4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数以百计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不少是民间手工艺。比如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瑞昌剪纸、婺源三雕等。但“非遗们”目前都面临着“如何让游客把自己带回家”的问题。
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财务处处长邓晓明说,“在2013江西省旅游商品展销会上,非遗旅游商品最受游客青睐。但展会过后,游客们就买不到了。”邓晓明认为症结在于非遗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环节的脱节。
措施:将推非遗类商品进景区
为解决非遗旅游商品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我省旅游主管部门也费尽了思量。
在今年1月份我省旅游主管部门制定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工程总体方案》上指出,“到2015年,全省的国家级4A、5A级旅游景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普及,并使之成为旅游景区内游客喜闻乐见的常规旅游项目。”
邓晓明介绍说:“我们将鼓励开发代表本地特色的民间剪纸、木版画、石(竹木)雕、刺绣、编织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商品,在旅游景区设立专柜、专卖店销售,希望借此打通非遗旅游商品的研发、展示、销售的脉络。”
针对南昌瓷板画旅游商品销售困局,邓晓明建议说:“等到将来滕王阁景区扩建工程完成,肯定会有一个统一展示江西非遗特色,销售非遗旅游商品的空间,那里人流量也会很大,南昌瓷板画旅游商品可以摆到扩大后的滕王阁景区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