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中国人”,是业界对遍布国内外各大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地的我国旅游者的形象称呼。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从时尚的大都市到红火的“农家乐”,从名山大川到博物馆、艺术馆,从享誉世界的知名景区到风情独特的街道小镇,“行走的中国人”已名副其实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带动者。
乡村旅游新景观:统筹城乡带动就业
记者:一直以来,旅游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这方面情况如何?
邵琪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拥有田园风光的广袤乡村对广大城镇居民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大量城镇居民的下乡旅游休闲,可以让一部分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化为三产从业人员,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娱乐、销售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等方式来增加收入,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与此同时,城市游客的到来还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促进农民原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即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着现代文明。可以说,乡村旅游在依托农村生态环境、依托农村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为旅游业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在“三农”问题上的一个重要闪光点。
最新统计表明,2013年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年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户新增20多万家,总量已达170多万家,营业收入可达2800亿元,带动超过3000万农民受益。农家乐不只是城乡结合部才有的景致,在革命老区包括“老少边穷”地区,红色旅游正成为经济增长、农民就业致富的新渠道。2013年,随着《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推进落实,我国红色旅游持续增长。红色旅游在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国红色旅游年接待游客7.67亿人次,综合收入达1986亿元。
海峡旅游新境界:旅游圈呼之欲出
记者:您最早倡议建立“海峡旅游圈”,被两岸旅游业界普遍看好,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邵琪伟:我可以告诉你一组最新数据:2013年大陆与台湾旅游双向交流规模预计达到800万人次。大陆开放居民赴台旅游5年来,累计为台湾带去500多亿元人民币的旅游收入,推动台湾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由2.94%上升到4.63%。海峡两岸文脉相承,拥有骨肉亲情,加强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从海峡西岸入手,联合东岸,打造“海峡旅游”品牌,有望将海峡两岸旅游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随着我们进一步落实支持港澳发展和惠台涉旅政策,两岸四地旅游交流合作正在结出硕果。2013年,我们组织4000多名港澳台学生到广东等地开展修学活动。预计201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旅游双向交流分别达到1.18亿人次、3942万人次。“海峡旅游圈”超出了狭义的西岸和东岸,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融入,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海峡两岸旅游圈”概念北上也逐步形成共识。
全球旅游新期待:贡献超过30%的中国客
记者:旅游业全球看中国,2014年及今后趋势怎样?
邵琪伟: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9730万人次。2014年我国旅游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格局,预计出境旅游人数1.1亿人次,增长13%左右,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这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我国旅游业以及我国旅游者在全球的地位。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3年全球国际游客可增长5%,近10.8亿人次,高于年初预计。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影响全球经济的复杂背景下,保持这个增速很不容易。根据近年来国际旅游的增长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增长数据的对比,中国对国际旅游市场增长的贡献超过了30%。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心正在逐步东移。2012年,欧洲仍然是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占全球比重51.6%,其余依次为亚洲26.4%、美洲15.8%、非洲5.1%、太平洋地区1.2%。据预测,亚洲旅游市场国际游客接待量占全球比重到2020年将达到30%,2030年将超过36%;而欧洲的比重将分别降至49%和41%。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看,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旅游业对中国有期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人出境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希望更多的中国游客能够当好国家的形象大使,体现中国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修养。我们要持续抓好文明旅游工作,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引导,使文明旅游意识深入人心,使文明旅游成为每一位游客的自觉行为,使世界各旅游目的地都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分享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