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
花海无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种纯粹、沉静的自然之美
“一泓清水,四围青山,云间湿地,世外桃源。”
游客们不远千里来到神农架这群山环绕的大九湖,为其纯粹、沉静之美所震撼,惊呼为“湖北的呼伦贝尔,华中的巴音布鲁克,梦中的香格里拉。”
当地人说,夏秋之季,大九湖最美。此时,徜徉湖边,你深深地感悟到,大九湖至美至纯,在于她以不变应万变的沉静。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流走的是时光,流走的是湖水,流不走的是那一泓清纯。
“九湖九溪九道河,九山九梁九字号,九孔九洞九坎坪,九湾九坝九重天”。大九湖千万年来孤芳自赏,鲜为人知。当地民谚云:“四川过来九条牛,走到九湖不回头。何时品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诸侯。”天子、诸侯没有出现,但人们发现了她的价值,品出了她的风韵,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短短十年间,她步出深闺,惊艳世界 :
2003年成为区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9月定为华中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10年6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今年10月底跻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一部封存的气候变化档案
面对回光倒影的沼泽,省湿地中心石道良博士告诉记者,这里的亚高山泥炭藓不仅能吸附数十倍于自身的水量,更重要的是能过滤、净化水质,去除重金属等污染。
千百万年来,她以每年不到头发丝的厚度年复一年形成沉积泥潭层,至今达到3.5米深。科学考证,其形成历史达3万年之久,详实记录了华中地区16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状况,保留了长江流域人类文明发展、崛起以来的自然气候环境信息。这泥炭层中特有的气候变化记录,是一本天然的气候档案,既包含着过去的气候信息,也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模型,科学价值难以估量,值得我们永久保护、发掘。
“这在全国同类型湿地里独一无二。”石道良说。
一片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
有一处神奇的地方你不能错过,那就是其西北角的落水孔。湖水流到这里,便旋转着灌入地层不见了,这个水凼永远填不满。据湿地公园管理局干部介绍,大九湖附近没有河流,这样的落水孔大大小小有40多个,湖水全部经由这些落水孔找到出路,形成地下暗流流走了。前不久,有人将稻壳等漂浮物放入其中,随暗流前行,看在哪里能重新发现。6个小时后,这些漂浮物从堵河上游的小溪流中冒出,证明了大九湖是堵河的源头。
堵河水流入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据专家估测,中线输送到北方的清水中,有大约10%来自大九湖湿地。
充沛的降雨量和独特的储水功能,使海拔1730米,规划面积5083公顷的大九湖湿地公园成为三峡库区、汉江中游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地,慷慨地滋润着南北中华儿女。
一项治本的生态移民工程
10月28日,大九湖村二组村民卢光华告诉记者:2005年,他建起了每层70多平方米的三层半房子。2010年,他开办家庭旅社和餐馆,招待四方游客,当年纯收入达4万元,今年纯收入增加到7万元。
他指着房前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说,那是刚买的,还没有办好牌照。
政府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后,他将迁移到坪阡古去。在那里还建每层120平方米的三层半楼房,楼下有2至3个门面营业,楼里有8到10个标准间作旅店。“从农民变成居民,你们不担心今后生活吗?”记者心存疑虑。“不担心。”他说,到时游客们衣食住行都在坪阡,生意只会越来越红火。
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将湿地范围内309户、1440人及集镇13家机关单位整体搬迁,在20多公里外新建一座集旅游度假、避暑疗养、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于一体的坪阡盐道古镇,达到“人人有房住、户户有店铺、家家能致富”的目标,彻底化解湖区人口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目前,已完成湿地核心区内92户437人的移民搬迁工作。
一道湿地保护的历史足迹
建国初期,大九湖均为开敞水面和草甸植被。随着农民迁入,疏挖落水孔,垦荒种地,沼泽与水面不断缩小。之后天然河溪被裁弯取直,开渠排涝,改良草场,改造及开垦农田用地等,湿地与水面萎缩加重,季节性浅水湖泊不复存在,湿地功能严重退化,各类珍稀植物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关键时刻,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蔡述明。作为湿地研究的资深学者,他认定大九湖有极其重大的科学价值和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在他的大力推动下,时任省政协主席王生铁2006年亲临湿地调研,以第一号提案向省政府建议加强保护、恢复和利用。随后国家林业局答复批准成立国家湿地公园,大九湖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2007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形成专题会议纪要,这成为大九湖湿地保护利用的里程碑。
此后,湿地恢复(涉水)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先后完成11条生态暗坝及2个人工湖建设,恢复9个亚高山浅水湖泊,营造雨季林5000余亩、枯水期3000余亩的水面。进行草皮移植和绿化、还草还泽5000余亩,荒山造林4000亩。湖泊内培育适宜野生动植物,投放10类用于观赏、科研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鱼苗80多万尾,移栽了10万蔸水生植物。
近5年,林区举全区之力,投入资金1.8亿元,将生态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水平。
林区人相信,再过5年,随着生态移民工程完成,大九湖湿地生态将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初水平,成为华中地区湿地科普、科研、科教基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和生态文化旅游的绝版景区。
一缕旅游经济繁荣背后的忧思
大九湖声名鹊起,游客纷至沓来,人数、门票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据统计,游客人数由2008年2000人,猛增至2012年14万人,门票收入由10万元猛增至1100万元,仅仅5年时间分别增长了70倍和110倍。旅游综合收入从50万元增加到5600多万元。农家乐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近百家。今年接待游客已经达到22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2000万元,经济综合效益1亿元。
据介绍,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大九湖每天游客人数1万人以上。公路上车辆排起长龙,公园不得不在上午9时半终止售票。
湿地公园管理局原规划到2017年,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但规划赶不上变化,按现有发展速度,明年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大九湖湿地承载能力有限,游客蜂拥而至,对其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而生态具有脆弱性,一旦功能衰退,环境破坏后,就很难恢复。石道良博士提议,应将游客人数控制在环境容许量之内,有必要像西藏布达拉宫一样,高峰期每天限定游客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