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积雪不是大面积连片,而是稀稀疏疏,中间还有不少因为消融而出现的断裂带。
海拔4300米的地方,冰雪踩下去就融化。
冰层以每年50厘米的速度消融 世间将无“赤道雪山”奇观
开篇语
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美丽而忧伤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将在3年后开始与世人永别;海水的不断上升蔓延,让古典而浪漫的威尼斯正在以每年0.5厘米的速度下沉;风沙的吹袭加上水土流失的威胁,让中国三北防护林的居民面对留守家园还是另觅新址的艰难抉择……
以上这些都不是电影里面的场景,更不是科幻小说里的虚构情节,而是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情景。让人忧虑的是,刚刚在波兰首都华沙落幕的联合国第十九次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目标仍不一致,这将意味着全球气候恶化将循环再续,我们居住的地球村或将有更多地方面临环境灾害的报复性威胁。
倡议世界环境保护,广州日报一直在行动。从2009年起,广州日报连续3年发起“寻访即将消失的海岛”、“中国环保行”、“全球环保行”等大型采访活动,派出记者实地深入南极、北极采访,并前往图瓦卢、马尔代夫等濒临灭绝的国家与地区,将当地遭遇的环境灾害和人们抗击灾害侵袭的不屈与无奈,真实详尽地向世人展示,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和热议。今年,正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华沙气候变化大会上艰难谈判时,在广汽本田的赞助下,广州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奔赴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水城——威尼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月牙泉、南海三沙、西北防护林等多个地区,聚焦水环境、空气环境、气温以及居住环境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的变化。
今天,我们推出首篇环保行报道——“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
当年美国文豪海明威写下《乞力马扎罗的雪》,向世人描述了这座美丽而忧伤的非洲之巅,让人无不心生向往。但也许就连海明威也没有想到,科学家会在小说问世70年后的今天对全球发出预警,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层正以每年50厘米的速度消融。预计最快在2023年,“白得那样难以置信”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就要成为永久的传说。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本报记者搭乘16个小时飞机,途经多哈、内罗毕,抵达乞力马扎罗山脚的莫西(Moshi)小镇,开启了对这座非洲最高峰的探寻之旅。记者360度远近观察雪峰,并且攀上雪山顶部,亲身感受到,这座世界上著名的“赤道雪峰”,正在忍受着消融带来的创伤。
记者直击:
雪线十年向山顶后退千米
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飞往乞力马扎罗机场,机上都有一项“特定项目”让乘客一阵兴奋——从飞机上远眺乞力马扎罗山全貌,而且可以在8000米高空与山顶雪峰美景俯视遥望。正当记者与其他乘客一样准备好相机,等待这一刻到来的时候,女机长告诉大家:“在飞机上能看到的山上的雪已经不多了,相比10年前我做实习机师时所看到的,雪山已经消融了很多、很多、很多。”女机长在说“很多”的时候,故意加重了语气,而且连续重复了三遍。
女机长的话并没有夸张。记者在到达乞力马扎罗山脚小镇莫西(Moshi),首次看到乞力马扎罗山的“真容”后,心里也为之沉重:
旷阔壮丽的山峰上本应最为抢眼的积雪已“惨不忍睹”,不要说白雪覆盖,就连最高峰处的积雪也是少得可怜,就像在土司上放上了奶油,三三两两地摊积在顶部,远看就像一个秃顶的老头,除了顶部一小撮积雪的覆盖,顶部以下山体都大面积裸露着灰色的泥石,灰色与白色之间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分隔线。
在海拔4200米时始见雪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向本报提供的报告更加佐证了记者的忧虑:1800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层覆盖面积为20平方公里;2007年,这一数字已变为1.8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记者肉眼所见的山上的雪峰,就是全山那剩余的不足10%,冷冰冰的数据显示,乞力马扎罗山雪峰正在消失。
如果说常年积雪是给乞力马扎罗山披上了一件神圣高贵的霓裳,那么现在这件霓裳正在脱落,露出山体原本灰色的肌肤。
记者跟随当地人Jeffery,用了六天时间,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在头两天时间,记者一直在热带雨林和温带植被中穿行。第三天,记者首次见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这时记者所处的高度为海拔4200米。
“10年前,早在3200米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雪线了。”Jeffery说这话时,脸上掠过一丝忧愁:冰雪的不断消融,让雪线不断上移。
确实,即使在登上4000米高度时,在强烈的阳光下,温度没有跌至零度以下,相反还让人感到热气腾腾。让记者不可思议的是,记者身穿一件短袖T恤也感到有点热。在这里,已经不可能看到冰雪,取而代之的是河溪涓流。穿过小峡谷,周围环境从荒野变成了沼泽地,沼泽地面潮湿光滑,碎石遍布,这里还有两种巨大的乞力马扎罗山特有的植物:Senecios和半年莲。
“近20年来,乞力马扎罗山热带和温带的自然地貌正在扩展,寒带的范围正在被热带和温带蚕食,雪线不断往山顶后退,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速。”Jeffery说。
薄薄积雪一踩就融化
Jeffery带领记者来到乞力马扎罗山的西面,这一面是积雪消融最快的一面。记者看到,西面山体已经有80%失去积雪覆盖,裸露出泥土和石块。
西面尚且如此,南面又是如何呢?记者一路穿过海拔4600米的雪地,来到乞力马扎罗山的南面位置。一路上积雪盖地,乞力马扎罗山上南面覆盖的积雪明显要比西面要多,但也称不上丰满,消融的痕迹依然明显。尤其让记者意外的是,山坡上即使覆盖着积雪,也很单薄,记者丈量了一下,厚度只有10厘米厚,轻轻一踩,雪就凹陷下去,然后很快就融成水。
更让人忧虑的是,积雪的消融在向山顶蔓延。在经过古老的Breachwall冰川时,海拔高度已经是4600米,记者看到不少地面裸露出大片的石头和泥土。Jeffery说,他听村里的老人家说过,这一带的积雪本来有6米多厚,但现在能找到1米深的积雪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Jeffery说,目前也许只有5895米的顶峰位置,积雪才能保持厚度,但那里是最高峰,也是冰雪消融的最后阵地。
Jeffery还说,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上帝的殿堂”,在非洲地位崇高。“我们家乡至今每年还保持着向乞力马扎罗山祈祷祈福的活动,并且世代相传。但我不知道,我的子孙后代们还能否看到乞力马扎罗的雪,或者他们会不会认为那不过是一个传说。”
生态预警:
河流干涸 动物逃离栖息地
有意思的是,借着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景消融进入倒数期,当地的经济反而迎来了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机场接载记者的司机Wilson非常热情,得知记者此行的目的后,一路上向记者介绍乞力马扎罗山的情况。他今年25岁,村里与他同龄的青年,大多已经离开家门出来打工。“什么工最赚钱?当然是做旅游司机或者登山向导和挑夫,除了工资较高外,收到的游客小费相当可观。”Wilson说,越来越多的游客争相前来,在雪山消失前,一睹乞力马扎罗山的最后雪景。
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管理处向本报记者提供了最近3年乞力马扎罗山的登山游客数量:2011年为52654人,2012年56756人,2013年截至11月有55553人。管理处工作人员Mallya告诉记者,世界各地前来爬山的游客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雪山在消融,我们的生意更好了,但这也许是短暂的商业繁荣。” Springlands Hotel酒店总经理Remmy苦笑了一下,“现在涌来的游客几乎都是冲着山上的雪景而来的,如果没有了雪峰,人们还会来吗?” Remmy说。
Remmy告诉记者,为了保护乞力马扎罗山,各方面都在行动,当地酒店和旅游公司一直倡议环保,酒店房间不提供一次性用品,而且还会组织员工和周边居民上山栽树。
山上寻找水源越来越难
干涸的河流、枯萎的庄稼、物种的迁移……乞力马扎罗山冰雪的消融,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毁灭性的严重破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教授Lonnie Gene Thompson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山上冰川最多只剩下4%~5%的融水,动物水源缺乏,只能依靠降雨或者落雪增加水源。
记者登上3700米高度时,也亲身感受到了河溪在山上的珍贵。在驻扎营地后,登山队的厨师Mo需要离开营地寻找河溪,然后在河溪取水供我们饮用和做饭,“河溪越来越少,寻找水源需要到更远的地方。”
Mo与记者一道去寻找河溪,在距离营地800米处找到一条小河溪时,记者看到这条“河溪”只是一些从石头上流下来的水滴,水量少得可怜,几近干枯,水贴着石头往下滴。
环境在恶化,是留还是逃?
“在10年前,冰雪消融没有现在这么厉害的时候,登山时还可以看到羚羊、太阳鸟、猴子、孔雀等动物,但现在冰雪消融后,已经看不到这些动物了。”Jeffery说,动物的迁徙也许对他们居民来说影响不大,但当地人都很清楚,动物是不会无缘无故说走就走的,肯定是它们认为这里的居住环境已经呆不下去了,才会走的。
“我们很担心,动物都迁徙后,下一个要迁徙的会不会轮到我们了?”Jeffery忧郁的眼神里透出了不安。
更为严峻的是,河流由于冰雪消融而干涸,乞力马扎罗山脚村庄的人们因为缺乏水源而不得不另觅家园。
在距离乞力马扎罗山约30公里的kambi ya raha村,大约居住了1万名村民。记者走进该村,发现村里没有树木,农地庄稼也已经枯萎。在这里出生并长大的村民Mohamed今年26岁,他带领着记者前往观察该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唯一一条河流。“河流的上游起源于乞力马扎罗山,山上的融雪和雨水会顺流而下,村民平日的食用水、洗衣服,都会到该河流取用。不过近年来河流的水位不断下降,即使是丰水期的6月,水位也比之前下降了1米多。”
“没有水,无法种田,有人为了生活已经搬到了水源更充足的村庄。” Mohamed说,这10年来,村里已经有近1000人搬离了家园。Mohamed坦言,如果河水继续干涸,没有了干净的饮用水源,“到时候该怎么做,留还是走,只能到时候再想了。”
“离开的决定是痛苦的,现在没有掠夺,也没有侵略,但我们却要为留守还是逃离家园做出抉择,这是否有点好笑呢?是否有点残忍呢?”Mohamed说。
科学家预言:
最快3年内首座冰川消失
“今年1月份,我们拍摄到最新的一辑航空照片,经过分析发现,从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仅仅用了13年时间,留存山上的冰雪又消失了40%。”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教授Lonnie Gene Thompso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首度公开最新监测数据,他并不否认消融正在加快,“1912年至2000年1月,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面面积已经萎缩了88.3%,如果全球暖化没有任何改观,按照目前的消融速度,乞力马扎罗山将难逃宿命,彻底消失。”
温室气体排放难辞其咎
Thompson是研究乞力马扎罗山和其他世界冰川最著名的西方学者之一。凭借三十多年对世界冰川的深入研究,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环保界的“诺贝尔”——泰勒环境成就奖以及2008年度《时代》环保英雄称号。
Thompson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有着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它们的面积和厚度都在急剧缩小,这不仅意味着赤道上的一大奇观将从此不复存在,还有可能导致数千万人失去饮用水水源。
Thompson语带忧伤地告诉记者,山上剩余的冰层正在逐年变薄,其减薄的速度约为每年0.5米。“在2000年~2009年,我们通过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发现,山上的富特文格勒冰川厚度已经减少了一半,预计最快到2017年,富特文格勒冰川将率先从乞力马扎罗山上彻底消失,而且按照全球环境状况,这一刻还很有可能会提前到来。”这也是Thompson首次公开对该冰川彻底消融做出的具体时间预测。
Thompson向本报记者坚持认为,未来10至20年间,乞力马扎罗山冰雪消融还在持续。预计最快10年内,其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从此绝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报告也基本印证了Thompson的说法。报告指出,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的现象非常严重。从1912年至1953年,峰顶冰川大约每年减少1%;从1989年到2007年间,每年减少2.5%。如果冰川以这个速度消融,大约在2022年至2033年间,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的冰川将会完全消失。
冰川消融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科学家们都有不同的见解和分析,不过大家都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难辞其咎。
Thompson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说,全球气温变暖是导致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未来的20到30年,估计全球气温会平均上升0.6摄氏度,这足以导致诸如乞力马扎罗山这样的热带冰川的彻底消失。”Thompson还说,任何污染的加大,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气候不稳定,都会令冰川消融提前。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融还有其他主要原因。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高级讲师Nicholas Pepin认为,当地的森林过度采伐,是造成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融的主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项目主管王梓笛长期观测世界冰川的变化,其告诉本报,全球气候影响着冰雪消融,冰雪消融正改变当地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变也反过来会影响当地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