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几个小时呢,没地方去啊,导游也不带着去买特产。”按照10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旅游法》规定:导游不能带游客进店购物,这给导游和团队游客都带来很大的变化。由于害怕被处罚,尽管游客一再恳求,一些团队导游仍不敢给游客推荐购物场所。而一些旅游团中,由于以往购物时间被稀释在行程中,游客闲得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导游全程回避购物点
“我们想问问这东西在哪儿买的,导游就是不告诉我。”几天前,游客徐女士和几个朋友报团到厦门旅游。在鼓浪屿旅游过程中,当地的导游非常耐心、讲解也十分细致。不过,就是参观过程中遇到所有购物场所,导游都不给停留时间,匆匆招呼游客赶紧去下一个景点。团里有人抱怨没给留购物时间,导游很不好意思地说,购物环节旅游合同里没有安排,如果想购物,自由活动时间可以自己去。
当地有一个比较出名的纪念品叫“风狮爷”,徐女士和朋友看到导游书包上挂着一个,非常喜欢,就问了纪念品在哪儿买的。问了几次,导游十分无奈地说,“我谢谢您了,真不能告诉您,要不我饭碗就没了。”
“风狮爷、馅饼我们也不知道哪家的好,当地导游最清楚,可就是不带我们去啊。”最后,在徐女士一再央求下,导游只好帮他们买了几个,放在宾馆的前台,等游客自己去取。
对于这种情况,北京一位从业导游告诉记者,旅游法已经在全行业培训了,正规的导游都怕“擦边球”触线影响职业生涯。对于游客提出购物的合理要求,导游也十分谨慎,生怕万一撞上一个暗访的,就成了违规的典型了。
购物取消游客闲得慌
以往带到购物店去游客抱怨,现在不带购物店去,游客也颇有不满。在《新旅游法》执行后,因为减少了购物环节,一些行程变得松散了,多出来的自由活动时间游客不知道去哪儿。
“‘十一’去的台湾,在阿里山附近参观讲解完了,导游就说自由活动两小时。我们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就在山上转悠,想去购物买点当地特产,导游也不带着去。”一位游客向本报记者反映,没了购物时间,行程过于松散。
记者注意到,“十一”后不光是台湾线路,以往购物环节较多的新马泰、澳洲等地区以及国内云贵地区团队游都取消了购物。这其中,有些是可以安排其他景点或者放缓行程,但一些景点参观时间较短,拉长行程游客无事可做,一时旅行社又没有其他办法填补空白,就会出现游客无事可做的情况。
“按照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但执行起来很难。”北京一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全团有一个客人不同意,这种协商就不能成立。现在导游只敢带顾客到向全社会开放的综合商场和超市去买东西。但这种商场和超市,很难买到当地特色商品。
不扎店未必能避开陷阱
《新旅游法》禁止导游推荐购物牟利,是从保护游客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过,禁止零负团、禁止导游拉客购物,就真能避开购物陷阱吗?
“一些地方小景点本身就是购物点。”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比如一些地方特产的博物馆、香格里拉的普达措景区等好多小景点,都是自然或人文景区下的新设景点,基本就是购物点。有的景区出口就有一条商业街,有的购物店直接搬到景区内,游客必然要经过,导游就把自由活动解散地方设在这些地方。这种安排在既定行程里,游客没法避开。
“如果涨了团费,导游还是以隐蔽手段带着游客变相扎店,那么游客出游成本反而会比以前更高了。”联大旅游学院教授张凌云告诉记者,导游行业收入一直靠佣金和回扣获取,导游的这种盈利模式一日不改变,就无法真正改变现有的购物牟利模式。
“一些导游的收入会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导游队伍洗牌。”中青旅国内部负责人姜鹏告诉记者,不能靠扎店赚钱,今后纯粹为了拿回扣的导游可能会离开这个行业,现在行业内已经有一些导游开始转行。这也将促使导游回归服务为本,靠自己的职业素质而不是拿回扣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