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热点新闻”网10月14日文章,原题: 长城人满为患的照片曾招来对中国国内游客窘境的嘲笑
但这不是中央帝国境内的孤立事件,中国游客已成香饽饽,超过美德成为最有生气的旅游消费者。全球旅游业要迎合,了解不同类型的中国游客尤为重要。
商务型。随着众多中国企业家想学习新技能并拓展海外业务,中国商务游客正增多。秦先生最近到纽约谈生意,失望地发现酒店菜单上没中文信息后,他只好穿过市区花高价吃了顿低档中餐。他本来很想在酒店喝上一杯,但蹩脚的英语让他觉得吃中餐最舒服。这类中国游客往往出手阔绰,为客户、亲朋购买名牌货。
学生型。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消费支出正越来越多。在伦敦上学的上海学生凯尔说,他每月仅日常开销就约5000美元。很多学校留意到中国海外有钱学生的崛起,都开设了语言课程。哈佛商学院等名校也是如此。虽然这可能砸了名校招牌,但丝毫没影响中国人花巨资学习这些课程的热情。
冒险型。年轻背包客或体育探险者是中国游客中的新兴一族。北京的潜水爱好者小范说,这样的经历比去普通旅游目的地更具个性。背包客高先生说,越来越多中国人喜欢自助游。就算最穷的自助游客也愿意花1500至3000美元购物。
单位型。单位组织的出国游往往一石二鸟:既给领导和企业长脸,也趁机出国见见世面。由于不用支付日常开销,这些游客更舍得花钱。调查显示,单位型游客每人平均每次出游花费6000至1万美元。
“蝗虫”型。最后是声名狼藉的中国团队游客,5天走遍10座城市,从一个景点奔向另一个景点。强制购物是此类旅游的保留节目。
不论团体游客还是寻找海外项目的老板,中国游客乐意花钱,乐意花大钱。如今世界需要做的就是为这群新生代游客做好准备,或许就从“欢迎光临”这句汉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