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物价部门日前表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该省的16家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优惠,优惠幅度大多在20%。湖北、福建等地近日也纷纷宣布景区景点降价计划。但是很多细心人一看各地的降价名单,纷纷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是降价幅度太小,实际优惠有限,无法真正让利于民;二是参与降价的景区景点以冷门为主,热门景区鲜有参与降价的。实际上,在去年国庆节前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的几百家景区降价名单就暴露出很多问题:有些本来免费的景区景点,却被列入降价名单;有些景区先提价、再降价,其诚意令人质疑。
在笔者看来,国内景区这种每逢特定时间段就推出特价优惠的办法,说到底还是一种“特惠”。要想让景区降价从“特惠”变“普惠”,需要真正让景区回归它的准公共属性,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公益职能。要把景区景点视为一种全民共享的社会公共资源,不把旅游经济简单化为“卖门票”,而是靠住宿、餐饮、娱乐等和旅游相关的产业助推。从定价机制看,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定价权在地方政府,而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关联,因而地方政府客观上存在支持门票涨价的动机。因此,改革当前的景区定价机制,是把景区降价从“特惠”变“普惠”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