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游法》前的最后一月“超低价团”火爆 成都商报记者暗访导游拉客疯狂购物现象
据多家旅行社数据显示,今年9月,成都地区出游的游客数量比去年大幅增长,其中“超低价团”尤为火爆。最近在参加“超低价团”旅游时,可别以为捡到便宜。
一张药方动辄数千元、一枚水晶最低几百元,总共只有3天旅游时间,不是在购物,就是在去购物的路上……9月11日,成都商报记者暗访川内一著名旅游线路时,亲眼目睹购物点的各种疯狂乱象。
“疯狂”事出有因。10月1日起,新《旅游法》将正式施行。国家旅游局解读该条款为:安排具体购物场所或另付费项目时,必须与游客协商一致或应游客要求,并做详细说明。不少旅游机构为免触碰红线,已准备剔除“自费、购物”项目。
最后的旅游廉价季,成为导游最后的揽财疯狂季。记者同时专访业内多名资深导游和旅行社,将在后续报道中详解新法背景下的旅游生态。
暗访
这可能是北京夫妇杨先生和妻子见过的最贵的一张方子。
11味药材,每一味仅一二十元。逐一累加后,一副药182元。40天的药为7280元。9月13日,在游览完九寨沟的最后一天,杨先生和妻子被拉到路边一座购物中心。一分钟不到,一名坐镇药店的“女医生”开出这张药方。
犹豫几秒后,杨先生掏出一张银行卡。他数了数前方排队的人,自己正好排在第12个。在刷卡背后,有多少人的心脏,随着这些天价药方而跳动、疯狂?
报团
“全城最低”420元/人
刚上车就补交200元
9月10日,成都商报记者搜罗到市内一家旅行社对“九寨、黄龙三日游”的最低报价:420元/人。旅行社一名张姓男子说,420元含车费、餐费、住宿费和门票费等,部分自费项目另算,“这个价位绝对是全城最低。”不过他特别交代,该价位安排9个购物点,“导游不会强买,但会诱导你,他的方法多得很。”
次日凌晨5时,大巴车从沙湾出发。车上共32名游客。车一发动,导游小王就要求成都商报记者补交200元的黄龙门票。
“旅行社不是说包含所有门票吗?”记者打通张某电话,没想到对方先给记者算了笔账,“你自己去玩,九寨沟门票都是220元,来回车费到新南门就是300多,还要加住宿、餐费,一个人都是700多元,420元哪儿做得下来?”
“当初为何不说清楚?”
“说清楚怕你不来了。”张某挂了记者电话,小王收走200元。
购物
刚出门就逛水晶
有人花了1万6
按照安排,3日游的行程为,前两天游景区,第3天回成都。全车32名游客,最高的交了1300多元。但所有人每天会被统一安排去购物点,最后一天里就有6个购物点。
13日一早,大巴车就在几座购物中心路边停下。一名平头男子将大家带进卖场,里面到处是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游客,专柜销售员正卖力推销。水晶产品低则数百元,贵则一两万元。
成都商报记者问销售员,有没有质检报告。她说,一般几千上万的都有,几百块的属于抽检,只有80%才有质检报告,“所有产品,一分不少。”但导游小王说,可以找他帮忙打折,千元以上8.5折、5千以上8.2折、1万以上8折,“九环线上千个导游,只有11个有砍价权,我是其中一个。”回到车上后,大家清点,本团两名游客买了4件水晶项链、吊坠和手链等,共花费16000多元。
消费
“名医后代”坐诊
分分钟开出天价药方
在一家药材店里,还有几名穿白大褂、被销售人员们尊为当地名医后代的“女医生”坐诊。一名“女医生”正轻描淡写地对一人说,“你们重庆的某某长了子宫肌瘤,切了又长,切了又长,吃了我的药,两个疗程就好了。”一对北京夫妇挤进来,男的姓杨,讲自己肝肾不好,妻子说月经不调。“女医生”说,这是城市病,工作压力太大。一分钟后,她刷刷开出两张药方。每味药价格不贵,多为一二十元。销售人员按起了计价器:一副药泡开水喝182元,40天则7280元,杨先生的药为3575元,加上此前买的虫草、药酒,总计17000多元。“怎么那么贵?”妻子一脸愕然。销售小妹抱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啪啪翻着说,这是一些游客的药方和由他们帮忙邮寄药材的凭证。
文件夹里至少存了上百人的资料。记者随手一翻,一张寄给江西甘女士的存根显示,其在此购物花费7278元。
特写
一个低价团导游的生存法则
一张嘴让游客心甘情愿掏钱
“如果小王再带我们多转一天,非得把他拆穿了不可。”9月13日上午,在被导游小王领着转完药材店后,车内10多名游客已无暇购物,围成一圈,吐槽小王各种忽悠手法,“什么法子都在想,什么钱都在挣。”
讲了3个故事游客赶紧买了药
小王口才和精力出众。他能端着话筒,讲上两三个小时不用歇口气。一旦有人打瞌睡,他还会“啪啪”拍打话筒,提醒“相互尊重”。汽车进入高原后,小王提醒说山上冷,要注意沿途补充衣服和食物,“别去景区买,那里贵得吓人。”说到高原反应的后果,他讲了3个有人因此致死的故事。但成都商报记者查阅后,并无相关报道。
小王这番话让不少游客紧张。车上游客几乎都是外省人,他们大多是送子女来川读大学的家长,许多是第一次上高原。汽车来到小王指定的一个商场后,乘客纷纷下车添置衣服、食物和水,每人花费两三百元。
推荐“资格”牦牛角梳产地竟是龙泉驿
一路上,小王努力营造着见多识广、善解人意的形象。他一路代收着各种自费项目,从不让游客自己去窗口交。他攥着大把钱,一边让全车的游客都赞同自己总结的哲理:明明白白消费,高高兴兴花钱。
小王还帮忙为他的客人主持“正义”,并动情地建议,景区内的玛瑙、珍珠、水晶等礼品,如果不懂,不要下手。
突然,小王隆重推荐了市场里其中一个牦牛角梳专卖摊位,称都是“资格货”,最好的每把100元。两名游客买回来后,立即大失所望,包装袋上印着的地址显示,其产地在成都龙泉驿西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