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主展馆参观。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游客在主展馆前拍照留念。
中外记者聚焦园博会
园博会志愿者
“上北京、看园博”,8月18日,会期6个月的北京园博会,进程过半。在过去的三个月里,194万名中外游客在园博这个大花园里欣赏园林胜景,体味北京人文风情,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单日游客最高接待量更是突破7.5万人。巧夺天工的园林、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北京园博园成为2013年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北京旅游新景观。
暑期尾声园博将推出“金秋”文化活动
今年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这是北京继奥运会之后,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国际性盛会。除了百万北京市民畅游园博外,还有上百万外地游客“上北京、看园博”。随着暑期接近尾声,在成功推出面对暑期学生的亲子游、家庭游活动之后,园博会还将结合北京季节特点陆续推出一系列更具观赏性、参与性的文化活动,丰富首都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游览体验。
随着北京园博会进入后半程,相当于两个颐和园大小的园博园更期待着更多游客的到来,数千名工作人员正在为一届“最好的园博会”付出更大努力。
花车巡游增加人体行为艺术等互动项目
昨日入园的游客会注意到,在花车巡游行进队伍中,多了人体雕塑行为表演,演员们身着夸张的服饰、搭配奇特的造型,穿行在花车巡游队伍中。他们时走时停,时而组合成不同造型,时而分别表演,与两侧观赏的游客互动合影,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巴塞罗那的艺术步行街上。这是园博会组委会为丰富花车巡游内容,增加互动性及娱乐性推出的新项目,每周六、日的日场表演中,将逐周推出人体雕塑行为艺术、高跷杂耍小丑表演、行进管乐团、功夫熊猫秀、川剧变脸秀等极具特色的行进表演,为游客带去别样的观赏感受。
从北京园博会开幕第一天开始,除了极具传统文化气息的园林佳作,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开园三个月,园博会共组织文化活动演出368场,演出节目2110个,直接参与表演人员2.2万人次,成为“看园博”的另一个最大看点。
作为园博园内最引人注目、最盛大的文化活动,花车巡游每天十点半启动,园博园瞬间成为狂欢的海洋。开设夜场后,花车巡游更成为园博园夜色中一道最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28场区县文化日活动
送上文化大餐
7月19日,“五洲风情·狂欢之夏”国际嘉年华火热亮相,印度宝莱坞、古巴、以色列等的文化演出给观众带来浓浓的异域风情;北京、南京、杭州、鄂尔多斯、新疆、重庆、西安、唐山8个城市67场精品文化展演,展现了各城市的文化魅力;每周末开锣的“区县文化日”中,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海淀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东城区7个区县在园博园组织演出28场,为观众送上文化大餐; 8月10日一场万人参与的“彩色跑”活动,使园博园成为了最欢乐的海洋;儿童节专场、端午游园会、奥林匹克日活动、七夕活动、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等好戏连连,轮番上演。
每位游客享有256平方米游览面积
6月21日,园博园3号门区迎来了第一百万名园博游客——来自美国的ANINA。 2012年,她还曾到丰台参加过铁人三项赛。ANINA把园博园称为“充满梦想的美好而又幸运的地方!”像大多数国内外游客一样,她也表示,要把这种美好与自己的朋友们、身边的人分享,“让他们也到这里来”。
8月2日晚,来自日本NHK、日本读卖新闻、韩国国民日报、香港商报、台湾中央通讯社、新华社等40多家媒体的百余名中外记者参观采访了园博盛会。
美国记者尼克说,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园博园都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尼克的这种“舒服”,不仅来源于游览上的舒适度,还有园内服务及安全保障带来的舒心、安心。
园博园总面积513公顷,截至目前,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每位游客同一时段在园内可平均享有256平方米的游览面积,舒适度极高。
园博会的舒服更体现于服务的细微处。百米范围内就能找到服务人员、志愿者、安保人员;客流量大的区域安装有紧急报警求助分机,紧急情况时游客可立即按下求助分机上的紧急报警按钮;为防游客游园中暑,工作人员随身携带藿香正气;为方便游人留作纪念,园博园在出入口检票只在票面上盖钢印,不损伤票面。
运行三个月以来,园博园内的12个服务区、21处餐饮设施共计服务游客约100万人次;每天数百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道路指引等服务,累计向游客提供各类问询服务41.7万次;日均投入电瓶车80余辆,累计运送游客47.9万人次;开通的免费公交接驳车累计运送游客94.2万人次;累计投入各类安保力量18.9万人次。
基辛格夫人游园博盛赞“Amazing”
站在园博园河堤路上远远望去,时常能看到几只小白鹭驻足在园博湖湖心岛的柳树上,几只普通燕鸥不时地从湖面上掠过。园博湖这片水域已经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除了较为常见的麻雀、喜鹊、云雀、雨燕、戴胜,在湖心岛和湖岸浅滩边还有成群的普通燕鸥、小白鹭、池鹭、夜鹭、苍鹭。如果幸运的话,人们还能看到漂亮的珠颈斑鸠、黑翅长脚鹬、长嘴剑 、金翅雀等难得一见的鸟类。
从北京母亲河到断流沦为垃圾场,再到起死回生,吸引众多鸟类回归,园博湖给永定河带来了变化,园博会给北京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最好的例证。而这样的例证在园博园内随处可见。
历经三个月的生长和绿化工人精心维护,在垃圾场上建起来的锦绣谷越来越风姿绰约,谷内的树木愈显郁郁葱葱,花草日益娇艳。观景平台上,每天游人不断,每每都为其“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而折服。
7月,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建国大业》编剧陈宝光、《父老乡亲》创作者石顺义、《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等20余位全国知名作家来到园博园采风。石顺义对于“化腐朽为神奇”的园博园大为惊讶。“我记得这里之前是一片荒凉,堆的满是垃圾。和现在可是天壤之别!”他站在锦绣谷观景台时感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夫人在观景台了解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后,则用“Amazing”来形容锦绣谷,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不可思议”。她说,这种变化让她印象深刻,虽然美国也有过类似改造,但是规模远没有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