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14000米
航路示例
比如北京到广州的航路,是一条宽20公里、高度从0至14000米的空中通道。飞机只能在这一航路上飞行,不能有任何偏离。
为什么空中管制不能飞?
可能是空军演习,也可能是“堵机”了
民航总局:目前,中国的空域管理权属于空军,民航总局只能在空军的允许范围内使用空域。一旦空军在某片空域演习,此空域的所有民航飞机将全部禁飞。由于演习的持续时间、管控领域属于军事机密,遇到此种情况的航空公司只能以空中管制为由向旅客交待。
空域不大,航路就少,也必然会造成航路堵塞。例如京广航路,就是一条宽20公里、高度从0至14000米的空中通道。飞机只能在这一航路上飞行,不能有任何偏离。京广间的所有航班,以及从郑州、武汉、长沙等地至北京、广州方向的航班,从东北等地前往广州方向的航班,都要在这一航路上飞行。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民航运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京广以及京广以东的航路,航路拥堵带来的流量控制成为必然。一旦起降飞机过多,进出港航路堵塞,航空公司只好以空中管制为由拖延起降。
万里晴空怎么有“天气原因”?
能见度、雷雨区、强侧风都可能有影响
民航总局:遇到飞机晚点的乘客,一个经常听到的理由就是“天气原因”。但乘客看到眼前天气晴朗,查到目的地同样如此时,难免会怀疑是否被航空公司忽悠了。但事实上,“天气原因”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很多种情况:
出发地机场天气状况不宜起飞;
目的地机场天气状况不宜降落。
飞行航路上气象状况不宜飞越。
另外,航空飞行领域对于“天气状况”的判断与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有很大差别。影响飞机的关键气象因素是能见度、机场起飞降落航道附近的低云、雷雨区,强侧风等因素,即便是航路都晴朗,也不代表飞行意义上的正常天气。
同时去三亚,为什么它却能飞?
不同飞机、不同航空公司标准不一样
民航总局:这种情形有很多种情况。
不同的飞机有着完全不同的安全标准,有些相差十分巨大,很可能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A380可以飞但A320就是不能飞。
对于相同的机型,各个航空公司的安全标准也不一样。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很可能符合了南航的安全标准但不符合东航的,所以南航的飞行员判断可以飞,南航的就先飞了。
国际航班有优先起飞权,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都通行的不成文准则,加航的飞机起飞了几小时但国航的飞机还原地不动,很可能就是遇到了这种情况。
知道延误,为啥还在飞机里等?
飞机关闭了舱门才能申请出发许可
民航总局:飞机从离开至到达需经过十分复杂的管制流程。每一个环节必须达到标准方可进行下一个,而且由于跑道等资源有限,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条件,就得全部退回重来。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航空公司总会劝说乘客尽快登机,因为飞行员一旦延误一分钟申请航班,就要给后面所有正点申请的航班让路,有时候甚至要让过后面十几班飞机才能起飞。常有乘客抱怨航空公司明知航班延误,还要把乘客关在机舱里等待,而不是去更宽敞的候机厅休息。甚至有媒体分析称航空公司此举是为了提高航班准点率。但事实上,只有飞机关闭了舱门才能申请出发许可,从而进入等待起飞的序列。如果乘客这时候中途下机,飞机立刻会被排除出等待序列。
雷雨天气对飞行危害有多大?
若遭遇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民航总局:强对流天气对飞行有极大的危害,航空器在这种天气下飞行可能遭遇到雷击、强烈颠簸、强烈积冰等危害性天气。特别是飞机一旦遭遇雷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避免在雷雨系统下飞行非常关键。夏季雷雨频繁,如何有效避免飞机遭遇雷击,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正点率,是飞行签派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
造成雷雨天气的系统在夏季主要有台风、冷锋、准静止锋、高空槽以及因地形造成的山地对流,系统有强有弱。夏季的华南准静止锋是影响中南地区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特点是波及面很广,持续的雷雨天气不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区域。
关于理赔
针对延误如何获得最大补偿
按照民航总局《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由承运人原因即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取消或预计延误四小时或以上,航空公司要承担客票的退、改、签费用。相关规定将补偿分两个等级:延误4小时以上8小时以内,以及延误8小时以上,补偿金额在200元到450元不等。
近年来,各航空公司纷纷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新版的航意险,除去既有保险范围外,还针对“航班延误”、“行李延误”、“航班取消”等提供了保障。记者从南航南京营业部了解到,像南航20元的保险内容中就包括,在航班出现延误时,购买了该保险产品的旅客每延误4小时将获得300元的赔偿,赔偿金额最高达900元。行李延误每8小时将获赔偿500元,最高1000元。您可以事先通过携程等网站查询该航班的准点率,然后决定要不要通过这个方式理赔。
关于建议
大部分乘客想要知道确切的延误时间
“延误,没有问题;空域紧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每次延误的时候,能不能告诉我们,到底延误多久,这样我就能确定我是继续在这等,还是把票退掉去坐高铁。”“高铁都能预报延误多长时间,为什么航空公司不可以?有时候一会儿说飞,一会儿说不飞,等到最后居然要我住一晚才能飞,早知道飞不了,我就安排其他事了。”在采访中,多数旅客表示,他们在乎的不是延误,而是“信息不透明”。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有时候由于管制,不知道确切放行时间,但有时候乘客不知道详细的信息,也与航空公司、空管、机场地勤之间信息通达不畅有关。“所以现在航空部门不要总是埋怨空域不够,而是首先最大限度提升服务,做好航班延误的预报工作。”该业内人士建议,一套通畅的信息传达系统,是目前各部门最应该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