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葛村。永平 摄
古民居一角。
有的民居内已结蜘蛛网。永平 摄
两年前,镇江“最美古村”葛村就闹出拆迁风波。近日,有村民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当地有关部门又要开始拆迁了,写着拆迁标语的横幅已经挂在了村口,记者随即赶往葛村进行采访,结果发现刚刚过去的梅雨季节,使得葛村许多年久失修的古民居摇摇欲坠,濒临倒塌,如何妥善地解决葛村去留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曾经
古民居众多,获赞“最美古村”
1955年,南京博物院考古大队对葛村的癞鼋墩、文昌阁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还有大量的原始陶器的残片和陶拍等制陶工具,共计142件,证实了葛村一带是江南古人类活动最早的地方之一。
镇江新区丁岗镇葛村,不仅历史悠久,至今还保留着一大片精美绝伦、古意盎然的明清建筑。其中,最值得葛村人骄傲的,是这里的解氏宗祠,现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代中期景泰年间,距今已有550多年历史,堪称镇江地区最古老的祠堂。据村民介绍,葛村在鼎盛时有解氏分祠20个,现保存较完整的仍有4个。其中包括建于光绪年间的“榜眼门”、1911年镇江光复重要领导人之一的解朝东故居“勤怡堂”等等。此外,清朝中叶名列“京江七子”的解为干,和他的曾祖父解基赵、祖父解櫰、父亲解南都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在葛村仍留有相关建筑遗存。也正因为拥有一大批的古民居,葛村也一度被认为是“镇江最美古村”。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汪永平是葛村保护的见证人,他曾经多次率学生到葛村调研、测绘。2011年,汪教授带领学生在葛村调查一个星期,测绘了62处古建筑。其实汪教授也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专家,当时文物普查进入复核阶段,他惊讶地发现,葛村只有10处建筑进入文物普查名录,大部分则没有被统计进入。汪教授认为,如果62处能够全部或大部分进入文物普查登记名录,那么葛村就不会这样“有实无名”了。据了解,葛村曾经试图申报江苏省优秀古村落,但不知何故没有选上。
另据了解,在2011年10月份,江苏省文物局还专门发了“关于请加强镇江新区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函”,上面明确提出,镇江新区古民居是镇江新区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建议该市规划行政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尽快提出古民居总体保护意见。丁岗镇葛村是古民居较为集中的村落,地方特色显著,应予整体保护,保持其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
如今
古建筑毁坏严重,维修成难题
在前段时间的几场大暴雨后,记者接连接到葛村村民的电话,反映自家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房屋严重漏雨,甚至有墙倒塌了。记者前往葛村了解情况时,村民解兰生指着漏雨透亮的屋顶说:“一不留神我家的房屋就成了‘不可移动文物’,弄得我们修又不能修,住又没法住,想自己另外建房子政府又不批宅基地。记者问:“房子为什么不能修?”解兰生解释,一是按文物保护法,要求修旧如故,保持原貌,会修的匠人如今很难找,材料也难买;二是房屋的产权人众多,意见不一。有的人说:“拆迁都丈量过房子了,还修它干什么?”
农妇郑金菊见记者对她家的老房子拍照,气呼呼地跑上前来指责,称一些文物保护志愿者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搞得她继续住在这到处漏雨的房子里,害得她昨天差一点被掉下来的瓦片砸破脑袋。“为了下一代的利益,我们坚决要求拆迁!”陪同记者采访的葛村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解洪亮连忙向记者打招呼:“我天天被她骂,看见我一回骂一回,以为我反对拆迁。其实我同她一样,也是葛村拆迁的支持派。我认为除了有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特色建筑的古民居值得继续保留外,其他不值得保留的该拆都应该拆。”郑金菊解释说:“我没有文化,不像他们几个老的,笔杆子能写。我看他们其实是私心作怪,为了自己的房子拆迁时能够作为‘文物’评估价格,好多拿拆迁费,就到处乱反映。气不过,骂几声出出气。”据了解,她的儿子今年才10岁。记者看到,破败的老房子里到处都有蜘蛛网。
记者随后又随机走访了解朝东故居、榜眼门、更鼓楼、解亦斋走马楼、明代把总故居和解建才老宅等古旧建筑,无一不是断壁残垣,或者是屋顶破败透亮,亦或是楼板腐朽。如再不及时抢修,确实有可能面临倒塌。而这些古民居最少的产权人有两户,一般的为七八户,要想让他们自费维修,意见很难统一。
最新
62处古建筑规划中保留9处
针对葛村的文物保护,镇江新区政府曾四次规划,四次召开座谈会,五次征求群众意见,采纳了很多合理的意见。据悉,今年元月15日,镇江新区社发局在管委会会议大厅召开规划图亮相专题通报会,村里的古建筑被筛选成9处,可视为浓缩了葛村的古貌,规划认为如此与时俱进,融汇继承与发展的理念,基本做到古与今完美的结合。但文保人士认为,只保留9处实在太少,建议保留32处,同时在未来的古建筑群中能恢复一截古街,以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由于规划还在变动当中,未能定案,所以怎么拆,何时拆,依然是个未知数。事实上要想达到完美的统一确实也很难。
有网友提出建议:“葛村现在名气大了,全国都知道了。其实我们的政府可以换个思路,整个葛村原址全部保护,修旧如旧,按照古村的标准去打造。村庄周围开挖河道与团结河相连,小桥、流水、人家,为什么不可以?这就是文化资源,这就是项目。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卖旅游产品,谁还愿意拆迁呢?……”
一位旅游业的专家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的认识程度不一致,葛村在以往的村落改造和更新中,人们考虑更多的是与现代生活接轨的实际使用功能,并没有尊重原有的历史信息和建筑风貌,使得许多古民居粉墙黛瓦的原始模样已不复存在,古村的风貌也变得支离破碎,很不完整了,而且许多老旧的房屋确实已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亟待维修。而如果在二三十年前就搞旅游开发的话,葛村有可能成为镇江的“周庄”或者说“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