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夷山景区世遗局监测中心主任俞建安介绍,按照此次修复统计,景区现存“摩崖石刻”共416方,其中宋代38方,元代11方,明代142方,清代61方,民国时期15方,朝代不明的105方,现当代44方,主要分布于九曲溪沿岸及云窝、天游峰、大王峰、一线天、水帘洞、桃源洞等景点。
俞建安说,这些石刻最早的可追溯至东晋郭璞,据今1700多年。由于光照、风雨、磨打等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部分石刻受损严重,起壳脱落,并伴有开裂、渗水迹象;有些文字完全风化,已不能研讨出字体;而苔藓的附生和乔木类植物根系的延展也对题刻造成破坏。
武夷山景区管委会每隔二三年用红漆对“摩崖石刻”进行重新描摹,但由于风化严重,涂描的材料不久就会褪色。从2010年起,景区对“摩崖石刻”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料收集和修复工作。
俞建安说,工作主要有两项内容:首先是建立武夷山“摩崖石刻”信息保护系统。他们用GPS精确定位所有“摩崖石刻”位置,每隔两年会对石刻进行扫描,并和历史数据比较,发现有变化立即开展修复;其次,用专业颜料对石刻进行描红、苔藓清理、排水系统清淤等处理。
“涂料的使用非常重要,目前我们用一种对石质风化小,附着力强,色彩鲜亮的可靠涂料,可以延长石刻的寿命。”俞建安表示,此次修复延续了古代摩崖石刻的色系,仍然是以朱红色为主,能够最大限度恢复石刻的历史原貌。
此外,武夷山景区管委会还专门设立武夷山“摩崖石刻”监测中心,常年对包括“摩崖石刻”在内的文化遗产跟踪监测和保护。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具有“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