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先旅游、后付费”模式试行中,每条线路的参团游客数量控制在20人上下,目前参过团的700多名游客中,尚未出现有游客拒付旅游款的情况。还有约两成游客因嫌后付费麻烦,主动要求在出发前付清全部旅游款。
记者注意到,在“先旅游、后付费”旅行团中,旅行社与游客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签订旅游合同外,还与游客签订了“服务承诺合同”,对用车、用餐作出具体细微的规定。例如旅游车必须用18个月内的新车,司机必须着正装,不在车上抽烟,不在行程中打电话等。一旦旅行社违反任何一项合同约定,经查属实的,将向旅游者赔偿100元/人;违反两项以上合同约定的,游客可以拒绝付款。目前旅行社以每月两条新线路的方式推行“先旅游、后付费”,暑期还将在普陀山等线路上推行。无独有偶,上海国旅也紧随其后,在海南、云南、厦门等国内线路上推行标准化、透明化的旅行线路,用车、餐饮、住宿、导游接待服务均有明确的标准流程。国旅在行前发给游客的产品电子书中,除了写明酒店名称和挂牌房价外,每顿用餐的餐厅和每一道菜品的名字都一一罗列了出来。实际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拿着电子书的行程单一一对照,如果游客对这样的线路不满意,还可以免费再玩一次。目前,已有500多人参团体验,没有出现一例投诉或要求“再玩一次”的情况。
与“先旅游、后付费”、“不满意可免费再玩一次”这些透明化服务的旅游产品不同的是,目前旅游市场上充斥着各类服务标准描述模糊、报价不透明的现象。比如,旅游合同中写明住宿为“四星级”标准,但并未明确究竟是哪家酒店,由于不同的四星级酒店的价格差别很大,环境和服务的差别也不容小觑。因此,旅行社就可以在“四星级”几个字上大作文章。此外,一些“零负团费”线路也常以低价揽客,游客参团后常常发现最终付的钱更多,玩得也不好。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施行后,将对旅游产品“打闷包”现象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透明化、标准化旅游产品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