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吐槽
“别说想办法度假了,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到家就倒下、一觉睡到第二天天黑、看美剧到半夜”,连中三枪者请自觉面壁思过。小艾是典型代表,她一个假期就这样在睡眠恶循环中悄然度过——乏而入睡,越睡越乏。
解析:睡眠有放松、纾压作用,但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假期“放纵睡”,主要是追求一种心理补偿:“我已经这么累了,难道不能放纵一下吗?”这种念头很合理,效果却不见得好。过量睡眠消耗大量时间,性价比并不够高,甚至带来身体的疲惫。从这个角度看,假期短时间心安理得的赖床,已经能起到补偿效果了。
你可以这么做
●以“做”来解决“累”
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躺下睡觉让身体筋骨休息很重要;但对白领上班族来说,恰恰需要用“劳其筋骨”转移注意力,让思维满胀的大脑得到休息。在假期不妨适当做些体力活儿或手工来放空大脑,如培植花木、绘画刺绣、编织串珠等。运动爱好者自不必说,他们深知游泳半小时对疲惫的治愈效果。
●来一剂幸福强心针
一段带有幸福感的经历就像点亮暗室的蜡烛一样,虽然小,却可以带来持久而正面的意义感,这样的经历就叫“幸福强心针”。比如对于一位单亲爸爸来说,他的强心针就是周末与孩子共处的时刻。这种幸福的迁延效应可以陪伴他度过一周。可以在小假期选择一件想做但是一直没做的事情,幸福感会往后延伸很长一段时间。
B吐槽
“每次旅游回来都累得半死。”
波丽是个旅行控,一到休假,她就要订机票查攻略做行程,迅速投入千山万水中。可最后,她发现这种跟随攻略的紧凑行程使她变成了一个跑酷者而非旅行者,一次旅行的证明仅仅是一相机不会冲洗出来的照片和身心俱疲的感冒前兆。
解析:在这个强调作为(doing)而非存在(being)的时代,连旅行都要变成一种高效行为,不累才怪!想想你去旅行的目的,放松身心?还是去完成通关任务?抑或是用于微信秀幸福?如果是最后这个,网上已经出了大量轻松装×指南,真不用劳心劳力到现场拍片!
你可以这么做
●新鲜独特,一点就够
度假某种意义是为了获取新鲜的存在感,而新鲜感源自独特性,所以当你和大家一样被攻略牵着鼻子走时,就会感觉很挫败。新鲜来自你本身的不一样,不一定要漂洋过海,比如跑去公园午睡,大清早起床看电影,借用三脚架、遥控器外出自拍……都是获取新鲜感的方法。
●打造自己的优质行程
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舒适优质加起来就是大大的满分感受,所以要非常尊重自己的节奏,比如根据自己的星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城市,比如根据自己的心情中途从大巴上下来步行过一条金黄的银杏大道。
C吐槽
“休息时间全都用来陪孩子了!”
芯迪是个职业女性,平时孩子都由家中老人照顾,但一到周末和假期芯迪就会全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希望以此来弥补自己平时缺席的母爱。但她发现寸步不离地陪伴并不能带来欢乐满足的亲子时光,反而由于疲惫,她就会忍不住发脾气。
解析:“妈妈不高兴,全家人都不会高兴”。带着疲惫、痛苦陪伴孩子,会带来更多消极效应。调查显示:让孩子感到开心和骄傲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妈妈漂亮而有活力。你是孩子的榜样,你的好状态就是他的安全感。
你可以这么做
●过家家,让孩子扮父母
如果孩子不是太小,来过家家,一整天,你做孩子,他做家长;他主动演练,你放松盯场。很多时候让孩子付出,反而是让他快乐的一种方式。
●带孩子进入你的世界
让他知道妈妈的在外面世界生活和形象会非常有趣,也很有益。打扮漂亮,邀请孩子与你一起外出,他可以带上他的玩具和零食,你则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喝咖啡,看书,和朋友聚会。
D吐槽
“放假满脑子还是工作的事。”
道琳每次度假时都让男友觉得很扫兴,原因是她要么躺在沙滩椅上回工作邮件,要么在当地特色餐馆里面对美食出神地思索方案,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有一次她居然在观看民俗演出时接打了5次工作电话,旁边的观众屡屡投来不满的眼光。
解析:这是典型的“人在心不在”,“心神外越”。工作狂往往在放下工作后变成了焦虑症,他们同样是doing症候群患者。无法为自己的公私生活划出清晰的界线,滥用了假期,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伴侣。
你可以这么做
●试试参加禅修等闭关活动
这类活动会强迫你放下一切通信设备,甚至禁语,你将不得不与自己的纷飞乱念短兵相接,直面焦虑。
●给自己设限
如果你无法在一天中完全放下工作,那至少你可以规定自己在假期中每天只工作两小时,只有这两个小时可以处理公事,并周知你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