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调查显示,4月10日以来,凤凰游客锐减,商户抗议的消息仍在传出。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4月18日开始,凤凰古城门票检查悄然放松,不过县政府人员表示门票依然在收。
我们无从得知这种“放松”,是出自于管理人员在执行层面的故意走样,还是地方政府在决策上的有意默许。但这一消息本身对政府公信是有杀伤力的。收费是否合法、又是否合理,需要一个正式的说法。否则,民众就会基于“门票检验悄然放松”的事实,怀疑当地政府已经“悄然”退让,并开始纠正之前的错误决策。
相比起收费的高调,低调地让收费慢慢淡出公众的视野,这合乎官方舆论应对的法则。跳出凤凰的收费之争来看,在近年来的诸多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中,要找到类似的“高调推出、低调退出”的例子并不难。这一潜规则,事实上掩盖了决策者的责任,也为下一个“拍脑瓜决策”,甚至是“违法决策”埋下了伏笔。政府决策应该合法,还应该合理。凤凰“圈城收费”合不合法、合不合理,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不管“门票检查悄然放松”是否代表着一种风向,“重大决策”的退出机制与纠错机制都值得关注。
改革也好、创新也好,允许试错,但不允许违法;允许试点,但不允许悄然退出而无一个说法。尤其是对那些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利益的决策,漠视和利益相关人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在先,再来“悄然退出”,则又将对利益相关人带来新的权利伤害。
对照凤凰的“圈城收费”,各界的批评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当地对这一“新政”的认定,仍保持着沉默。
地方政府自己不纠,既是利益相关,又是碍于面子,可以想见。但致力于建设“法治湖南”的上级政府也不语、当地人大又疑似不敢说,这将使凤凰当地政府继续陷入负面舆情的漩涡之中。
决策的退出和决策本身都需要遵循法律的规定,都需要尊重利益相关人的权利。“圈城收费”是对是错,仍然悬搁;骑虎难下的“新政”,纠还是不纠就这么纠结着,总不是办法。而基于自我纠错不可期待,法定调查与制度化的追责理当主动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