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ofo,就肯定会聊到他的老对头,摩拜。2015年1月27日,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半年后,8月6日,ofo(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样在北京的这两家企业,当时心中都怀揣着“共享”梦,却不知在残酷的市场下,谁能站到最后。
而谁又能想到,在ofo与摩拜两大巨头相斗之初,摩拜的输面明显更大呢?
01 “共享”寒冬来临,半数网友仍相信“还能再飞一会儿”
2017年下半年,一场寒冬在默默地席卷中国互联网。 最先出局的,是上半年还风生水起,在风口上尽情起舞的共享单车行业。
共享单车企业的接连退场,让消费者开始陷入了恐慌之中。尤其是自恃“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一夜间黯然落幕,让舆论的聚光灯瞬间集中到了仅剩的两大巨头——摩拜与ofo身上。
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路:合并,还是各自为战?
留给摩拜和ofo的时间或许比他们想象的还少。11月24日,距小蓝单车离开也不过一个星期,网络上突然出现了“滴滴派驻ofo高管已集体休假”的传言。“最大股东滴滴撤资致ofo资金链断裂”的猜测刚划过部分人的心中,@ofo小黄车官方微博 的最新微博下,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出现要求退押金的评论。
然而能全身而退的毕竟还是少数。在新浪微博一项有2400人参与投票显示,56%的用户选择了信任剩下的企业,不退押金,还有10%的网友持观望态度。
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人都以为船永远不会沉一样,彼时还在力挺ofo,嘲笑因为一丝风吹草动就急着把钱取出来的人们,谁曾想在一年后,竟然也成为了网上排队退押金的一千万分之一。
当时摩拜和ofo两家企业,在国内投放的车辆分别为700万和1000万辆,用户量均已超过一亿。
11月30日,蓝鲸TMT的首页上默默地出现了一篇独家报道——《摩拜ofo被曝资金告紧 已挪用60亿用户押金补缺口》,文章中指出,根据“内部人士”爆料,摩拜和ofo因为“市场扩张成本高”,已经挪用了总计60亿的用户押金填补公司资金缺口。
这篇稿件的作者“亦岚”,在2018年4月,还将以另一篇名为《摩拜将以37亿美元卖身美团,押金及债务超10亿美元》的独家专题报道,再度剑指摩拜,此为后话。
02 共享单车商业帝国的覆灭:ofo替摩拜走完了剩下的路
山雨到来,也就在片刻之间。
12月13日,科技博主@科技新一发博吐槽,“感觉摩拜和ofo也快扛不住了,摩拜还好点,大街上ofo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我觉得明年肯定要合并涨价,要不然可能会倒一家。”
未曾想一语成谶。
只不过当时,合并之路难走,摩拜的颓势也要比ofo明显。
ofo与摩拜的合并之说并非近日之事,2017下半年,两大巨头合并的传闻从未间断。尽管不论是王晓峰还是戴威,都屡次公开表示“没有任何合并可能”,但投资人、舆论还是在期待这共享单车界两大巨头的“强强联合”,从9月下旬起,ofo早期投资人、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更是从此前“不存在合并的可能性”改口“合并才能盈利”。 但由于戴威不愿放弃公司控制权,ofo已经向阿里靠拢抵制滴滴干预,ofo暂时不会因现金流而妥协合并。
合并无望,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摩拜首当其冲,因为押金问题受到大量质疑。
12月21日,记者发现,在摩拜官微下,两百余条留言中有数十条提及押金难退的问题,媒体质疑摩拜押金难退的缘由,更是不可避免地把ofo拉下了水,报道中提到,@ofo小黄车官方微博 的评论中,也有网友反映“押金退不出”的情况。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中退押金问题主要聚焦在摩拜身上,对于ofo,记者测试后表示“押金还是可以秒退的”。这与此前社交媒体平台网友们的感觉一致,在对于“哪家押金更难退”的问卷调查中,摩拜以61%的提及率占比第一,惨遭吐槽,而网友提到ofo的比例仅仅是5%。
社交平台上关于“退押金”的提及量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提到“ofo+退押金”、“摩拜+退押金”的热度来看,早期网友对于退押金的争议都聚焦在摩拜上,直至2018年8月,ofo才反超了摩拜,押金问题日趋严峻。
2018年4月,美团正式收购摩拜,两大巨头之一的摩拜正式归入了腾讯系旗下。ofo孤军奋战,仍在资本间挣扎。
如果没有被美团收购,摩拜会怎样?是会先ofo一步溃败,又或者两大巨头合并,一统共享单车界?